●凭借“处理疫情城市医疗废弃物的应急解决方案”案例,重庆成为中国唯一获得第五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的城市
●“该案例为紧急处置医疗废弃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提高了疫情下的城市安全恢复能力,为世界其他城市提供了良好借鉴”
在11月12日闭幕的第五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评选中,重庆凭借“处理疫情城市医疗废弃物的应急解决方案”案例,成为中国唯一获奖城市。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由中国广州市、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以及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办,旨在交流城市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表彰城市和地方政府推动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倡导城市创新发展的科学理念。
据了解,今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175个城市的273个项目申报第五届广州奖,重庆为何能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创新“三级应急机制”,统筹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各大城市的医疗废物处理带来严峻挑战。
如何有效处理医疗废物,杜绝继发感染和病毒传播?重庆创新应用“三级应急机制”,通过多层次、多部门、多系统协作,明确职责分工,搭建起高效的管理架构。
医疗废物的收运处置涉及多个环节,重庆建立起生态环境、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经济信息等部门之间横向互通、市与区县上下协同的协作联动机制,分别负责全市和辖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管理、医疗废物运输车辆调度、物资的配备和调度。
实际上,重庆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2019年底就形成111吨/日的常规处置能力,这为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期间,结合实际,重庆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由市级生态环境局、区县生态环境局以及15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组成“1+41+15”“三级应急机制”,统筹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和防护物资调度,及时收集区县、处置单位的问题和建议,每日进行报告、研判和调度,并定期与其他部门会商解决,统筹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和防护物资调度。
此外,重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还对运行负荷过高的处置设施进行分流,及时启用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应急处置被污染的被服、床垫等大件医疗废物,安全及时做好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置,有效杜绝可能造成的二次感染和病毒扩散。
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处置医疗废物约2.5万吨,实现了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
分享城市管理经验,帮助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
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陈泳霖表示,重庆以“处理疫情城市医疗废弃物的应急解决方案”案例申请本届“广州奖”的初衷,是希望和其他城市分享重庆在疫情期间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经验,帮助更多城市克服疫情带来的相关困难。
“重庆的经验是否具有可推广性?”“我们如何从中获取处理城市垃圾的灵感?”答辩会上,面对主持人的尖锐提问,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副处长胡刚表示,重庆的经验在于调动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处置企业等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实现第一时间应对处置,“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医疗废物处置在常规情况下是基本相同的。但是面对疫情突发的情况,一些城市可能缺乏应急的经验,所以我们的经验可以在不同的城市进行推广。”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评选阶段,曾有技术委员会专家点评表示,该项目为城市医疗废物处理提供了创新的应急解决方案,对避免病毒传播非常重要。“该案例为紧急处置医疗废弃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提高了疫情下的城市安全恢复能力,为世界其他城市提供了良好借鉴。”
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还没有结束,近期重庆因发现本土确诊病例开展了大规模核酸检测。在此期间,重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及时启动已建立的疫情下医疗废物应急方案,协调相关区县政府、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单位调配车辆近百辆,参与医疗废物应急运输。
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吕俊强介绍,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和收运体系建设,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危废废物监管和处置能力改革方案和污染防治攻坚战。
目前,全市医疗废物常规处置能力已经达到126吨/日、应急处置能力达到37吨/日,处置能力接近全市常规状态下医疗废物产生量的2倍。
未来,重庆还将继续开展医疗废物常规处置能力建设,依托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焚烧等设施建设区域性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心。
到2022年,重庆市将形成医疗废物常规处置能力210吨/日、应急处置能力142.5吨/日,形成日常治理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医疗废物处置体系。(记者 陈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