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虎城将军之子杨拯中狱中戴过的帽子”修复了

  程廉(左)指导文物修复师修复纸质文物。记者 赵迎昭 摄\视觉重庆

  10月21日,重庆日报记者获悉,“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藏纸质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入选中国文物学会等组织评选的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这个项目是由我馆文物修复专家自主修复的,体现出我们在纸质和纺织品文物修复方面的特色。”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文物征管部部长任渝说,该馆馆藏文物8302件(套),纸质和纺织品文物占到90%以上,文物修复专家们接力守护,让文物“活”起来。

  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室内,修复专家程廉回顾了修复文物的经历:“那次修复项目,我们历时将近5个月,修复了13件纸质文物、2件纺织品文物。此次跻身全国十佳,得益于这批文物的修复成果得到了业界专家认可。”

  其中一件文物是“杨虎城将军之子杨拯中狱中戴过的帽子”,国家三级文物。程廉回忆,当时这顶棉帽子处于糟朽状态,中间夹层的棉花已经板结,内衬材料缺失严重,急需抢救性修复。该馆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专项资金,对这批文物进行了保护修复,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结项评审验收。

  用吸尘器吸走帽子表面和缝隙里的灰尘、拆掉帽子上的所有缝线、取出已经板结的棉花、用去离子水冲洗布料、将白色麻布纤维染成帽子的颜色以修补破损处……经过一系列步骤后,程廉用绣花针和生丝线把帽子缝合起来。修复好后,帽子没有了残损,但保留着岁月痕迹。馆方又根据文物形状量身定制了囊匣,把它存放在恒温恒湿的库房中。

  那次修复项目,程廉还负责两本书的修复,每本书有近150张纸张。这些纸张,遭受虫蛀、微生物等病害,变得千疮百孔。给破损处做“手术”,需要用到相近材质的纸张、手术刀、镊子、浆糊等工具,一点点地填补。有时,把一张纸上的破损处补全,需要2至3天时间。“给文物做‘手术’急不得。”她说。

  程廉还有7年退休,如今,她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指导部门3位90后文物修复师上。“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培养文物修复师、改善文物保存环境的同时,还在筹划建立重庆革命文物保护中心,希望让更多革命文物得到科学规范地保护与利用,让革命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当代。”任渝说。(记者 赵迎昭)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9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