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数字赋能重庆执法司法质效提升

  “以前出庭办案,材料要拖好几个拉杆箱。现在只需带着必要原件和电脑就行了。”前不久,代理民商事案件诉讼服务的律师苏靖媛,背着一个随身包到渝北区法院出庭。

  如今,律师拖箱子立案、出庭等现象,在渝北区法院已基本消失。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渝北区法院创新全流程网上办案的改革。这也是重庆政法领域着力提高执法司法质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长期以来,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是政法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重庆政法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执法司法工作实际,紧紧扭住关键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通过流程再造、模式创新和数字赋能等,提高执法司法质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

  建设智慧法院

  全程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

  实践案例

  渝北区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实现“无纸化”流程再造

  “这一批案子有40多件,没想到1月16日立案,2月20日就开庭了。”从事民商事案件诉讼服务4年多的苏靖媛说。在她代理的这批案件审理中,当事人均通过网上提交相关材料和文书,同时开庭全程录音录像,替代以往的庭审笔录,省去了庭审时书记员制作笔录和庭审后等待当事人核对、签字环节。

  在苏靖媛看来,从“有纸”到“无纸”的转变,更是一场诉讼流程的再造革新。

  近年来,渝北区法院新收案件、审结案件数量逐年增长,2022年人均办案量583件,超出全市平均水平247件。

  去年5月,渝北区法院入选全市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首批改革试点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加速司法模式变革。“无书记员记录”模式庭审,就是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渝北区法院副院长刘成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法院新收试点案件1.9万余件、审结9000余件,平均审理期限60天、同比下降9.2%。目前,该法院已基本建成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全流程网上办案通过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管理,不仅能实现人民法院审执效率提升和办案成本降低,还能满足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以及律师的多元司法需求。”刘成说。

  渝北区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改革,是重庆法院高标准推进“全渝数智法院”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2年以来,重庆法院聚焦“全渝数智法院”建设,全力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改革,统一网办流程规则,以科技赋能司法效率和公信力提升。同时结合直辖市法院扁平化管理体制优势,推动业务、队伍、政务横向贯通,立案、审判、执行一体管理,三级法院上下联动。

  上线数字管控平台

  非羁押人员无一脱管

  实践案例

  渝中区检察院打造“渝e管”平台,对1900名非羁押人员实施数字监管

  “妥善保管手机,按要求完成每天定位打卡任务……”每隔一段时间,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陈江(化名)就会接到渝中区检察院检察官的电话,叮嘱他坚持使用微信小程序定时打卡。

  因非法出售个人银行资料供“上家”用于电信网络诈骗,去年5月,公安机关将陈江抓获归案,随后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使用“渝e管”平台对其实施数字化监管。近一年时间内,他严格按照要求每天打卡报到1次,始终未脱离管控范围。

  鉴于陈江系初犯、偶犯,认罪认罚,结合其严格遵守取保候审规定的表现,今年5月22日,渝中区检察机关以其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对其作微罪不起诉处理。

  随着非羁押人员数量上升,异地监管、实时监管、效果评价难等问题凸显。鉴于此,渝中区检察院创新探索出数字化监管模式,与相关单位合作研发并于2022年7月上线了“渝e管”非羁押人员数字管控平台。

  该平台具备可视化实时监控、社会危险性评价、诉讼全流程监督等功能。“该平台的全流程监管、‘线上+线下’双重监管功能,助推实现公检法办案数据融合共享,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地生根’。”渝中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志军说。

  “渝e管”还可实现远程告知、传唤等功能升级,并对非羁押人员自动“画像”,为出具量刑建议提供参考。自上线以来,平台已对1900多名非羁押人员实施数字监管,无一人脱管。今年初,该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名单。

  这只是全市检察机关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之一。自推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来,依托量刑建议辅助系统,全市检察机关针对31个常见罪名的认罪认罚案件提出量刑建议。过去5年,全市检察机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平均适用率88%,认罪认罚被告人服判率97%以上。

  共享警务信息

  川渝毗邻地区治安明显好转

  实践案例

  永川公安与泸州公安合力打造公共安全联动网

  “喂,永川区公安局吗?寒泸村发生一起打架事件,请尽快来处置。”“这里是泸县公安局,我们马上为您转接。”虽分属川渝两地,但对住在永川区吉安镇和泸州市泸县立石镇交界处的群众来说,再也不担心跨省报警影响处警效率了。

  过去,受手机信号漂移、报警人不清楚具体行政区划等因素影响,当地群众拨打110报警求助经常出现跨区域问题,导致群众反复报警。

  对此,永川区公安机关在川渝两地警务合作总体框架下,与泸州市泸县、合江先行先试,探索推广“一键可达、一次到位、一体处警”的110跨区域接处警新机制。

  三年来,永川区公安局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公安局率先组建了川渝首个治安联调室、与泸县公安局率先组建了川渝首个交通安全武装检查站、与泸县公安局和合江县公安局率先构建了110跨区域接处警新机制,共同构建跨区域公共安全联动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在这一机制下,永川区、泸县两地公安交巡等力量进一步联动协作,围绕连接两地的国道开展平安共治、联防联控和惠民服务。同时,联合成立应急处置小分队,快速处置突发事件,集约边界管理优势,开展联合检查、协同整治、安全宣传等,实现过往车辆只检查1次。

  “请出示证件,接受检查。”5月26日,永川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第五勤务大队大队长周刚,与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护学中队中队长魏林一起,在国道246线两地交界处联合开展安全检查。这已是两地交巡警部门定期开展的常态化“项目”。

  治安联调室成立以来,两地公安开展联合巡逻及整治行动450余次,协作办案180余次,抓获犯罪嫌疑人136人。交通安全武装检查站成立以来,两地联合开展专项执法70余次,联合查处交通违法行为800余起。110跨区域接处警新机制建立以来,三地公安局联合处置突发事件138起。毗邻地区社会稳定和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区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7%。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66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