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聚焦高博会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发展论坛在渝举办

  4月9日,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发展论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作为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旨在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发展论坛现场。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吴岚,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宋凯,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莱茵技术监督服务(广东)有限公司交通事业部总经理马向芳,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郭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易俊、副院长李海燕、吴再生、杨智勇、刘铭,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永军,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院长罗纲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论坛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进、副院长唐继红主持。

  找准“发力点”

  努力建成“一带一路”职教共商共建共享“先行地”

  吴岚在致辞中表示,重庆市职业教育积极响应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打造品牌,牵头组建“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中非(重庆)、中泰、中澳等职业教育联盟,建立起多个海外鲁班工坊,为全国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累了经验,作出了贡献。未来将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努力建成“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职业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先行地”。

  张进在致辞中表示,面对高质量发展新任务,“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将更加需要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强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全国各地专家齐聚高博会,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成渝地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对于“教育如何推进‘三教’协同,助力经济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和“成果如何服务‘一带一路’,形成职业教育中国名牌、中国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10年探索与实践

  在“引进来”“走出去”中不断实现“再提升”

  交流中,余有根以“‘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的实践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并指出教育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下一步,将巩固和深化现有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根据全球发展趋势拓展职业教育合作领域,坚持教育质量提升,优化合作机制与平台,优化政策支持与环境,持续推进发展“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邢晖以“新法新政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合作的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时指出,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对外合作的战略背景,积极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边组织进行务实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请进来”“走出去”,打造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标准、模式、制度、方案,培育国际品牌。

  宋凯在报告中分享了“教随产出 产教同行 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做法和经验。他认为,职业教育“走出去”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人才保障,为发展职业教育战略作用增强了软实力,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贸易竞争能力。

  陈晓明以机械行业为例,分享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合作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经验与成效。他说,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产能合作与服务保障需求,创新合作模式,采取务实行动,构建协同机制,加快标准建设,系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

  易俊以“构筑CEC产教融合共同体 共育‘一带一路’技术技能人才”为题作主旨报告时表示,近年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文明互鉴、三方共建、双元培养”的高职教育国际合作CEC产教融合共同体。未来学校将围绕境外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把握机会、找准定位,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享有国际声誉的高水平“渝工程”职教品牌,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打造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扎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马向芳聚焦“智能网联国际产教创新”主题,介绍了莱茵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公司构成、数字赋能计划,分析了未来汽车产业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高校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方向。德国莱茵集团聚焦中国职业教育建设,在人才赋能等多方面开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建立了新型的产教创新模式,共同促进先进制造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和高质量就业。

  郭钢以“工业软件与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题作主旨报告时表示,重庆大学围绕“智能化+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方向,实施项目制教学,建立本硕博一体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急需的软件工程师和制造工程师,面向“智能化+新能源”消费端的产品经理和产品工程师,助力重庆软件产业、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刘铭以“与时代同频 与产业共振 与企业共生 高质量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题作主旨报告,介绍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背景、方法论,以及建设实践和成效。下一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四双四能”的师资队伍,强化专业群和国际化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

  张永军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政行企校共建共赢’打造高水平FANUC产业学院”为题,分享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FANUC产业学院的建设背景、建设思路、运营模式、成果成效。FANUC产业学院聚焦技术技能,为区域经济和军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聚焦智能制造,为高端装备制造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罗纲以“锁定专精特新,基于‘数智化’背景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与改革”为题作主旨报告,并表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将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条件和深化国际合作,锁定区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编辑: 蒋玲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951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