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津区中医院推进医联体缓解基层“就医难”

  2月23日一大早,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迎来了一支“送医上门”的专家团队,这是江津区中医院与该镇卫生院联合开展的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

  医疗服务送到村口 “联”出温度

  义诊现场,来自江津区中医院的医疗专家们为当地群众提供针灸科、眼科、脑病科、外科、骨伤科等多个专科诊疗服务。医生们详细询问了问诊群众的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解答疑惑,并提出科学的治疗建议。此外,现场还为群众科普健康知识,免费提供血压血糖测量等服务。

江津区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何伟正在为群众做针灸治疗。

  义诊结束后,江津区中医院与吴滩中心卫生院开展了医联体座谈会。双方围绕医联体目前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探讨和交流,共同寻求医联体“新解法”。

座谈会现场。

  下乡义诊送健康只是该院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缓解基层“看病难”的一个缩影。

  提升基层“造血”能力 “联”出实效

  “阿姨,伤口怎么样,还痛吗?有什么不舒服的及时跟我说哦。”24日一早,在吴滩中心卫生院,王琼细心查看患者的恢复情况,开始了一天的查房工作,并将查房的注意事项讲解给一旁的“学生”。

  据了解,王琼是江津区中医院肺病科的一名医护人员。2022年9月21日,被派遣至吴滩中心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自上岗以来,除了查房指导,吴琼还会定期对卫生院的医护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从规范诊疗、基础医学知识等方面进行帮扶指导,只要是自己掌握的,王琼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的医护人员。“在基层医护工作人员身上,我也收获到了很多,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吴琼说道。

  为让医联体工作出实效,江津区中医院有针对性地派遣优秀医生下沉至基层卫生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工作。目前,已有8名医生下沉至医联体单位,不断提升着基层医疗机构的“造血”能力。

  “医联体建设是缓解基层群众看病就医之痛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基层卫生院在医联体的建设中得到了很多的好处。”吴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徐德生说道,自2016年与江津区中医院携手共建医联体以来,基层卫生院的技术水平有了提升,吴滩镇的老百姓就医体验有所改善。

  畅通双向转正绿色通道 “联”出速度

  “快,患者病情严重,得立即送到区中医院做相关手术。”今年1月,患者桂爷爷因吞咽困难、饮食难下、咳嗽、咳痰、呕吐等症状来到江津区油溪中心卫生院就诊,医生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建议尽快转诊到江津区中医院进行相关治疗。

  随后,油溪中心卫生院医生立即与江津区中医院取得联系,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将患者送到江津区中医院。入院后,该院医生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手术顺利完成。

  绿色通道的建立为桂爷爷这类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今后,我们将和医联体单位进一步优化救治流程,全力保障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江津区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魏东华说道。

  近年来,该院对准医共体“三通”建设,以提升基层百姓看病就医体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与基层医疗单位紧密联系,切实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提升,让“医联体”真正“落地生根”。

  目前,江津区中医院已与江津10个乡镇卫生院联合组建医联体。通过专家下沉出诊、开展业务培训、完善转诊制度等方式充分发挥江津区中医院在学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医联体成员单位提升诊治水平,为基层百姓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医联体道路任重而道远。谈及下一步的进展,魏东华表示,医院将进一步夯实医联体内涵,增强上下联动和交流,给予医联体成员单位更多学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让更多优质资源下沉,“联”出温度,“联”出实效。尤其要加大向上转诊力度,更好地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为基层百姓看病就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翁小荔 严雪梅)

 

编辑: 许小艺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94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