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尾,重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有分红的喜讯传来:
几天前,渝北区洛碛镇大天池村全村1311人领取了26.76万元集体经济分红,拿到“过年钱”,大家高兴不已;
再过几天,涪陵区马武镇白果村村民田茂连即将第6次收到“分红钱”,通过出租固定资产,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708人,每年都有稳定分红。
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动下,今年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20亿元,其中4000多个村收入在10万元以上,同比增幅均达到10%以上。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重庆通过一系列大胆探索,盘活了农村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既强了村,又富了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600多万亩土地被盘活
12月15日,铜梁区石鱼镇三和村提回了一台红色的“农夫”牌大拖拉机。村支部书记姚永国说:“有了这个‘大铁牛’,合作社今后就可以从事代耕代种,村民也有更多分红!”
2018年,三和村通过清资核产盘活闲置地,摸索出了一条通过“三变”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子。
当年,村集体牵头联合农户共同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利用两年时间将334亩闲置地全部种上大五星枇杷、糖叶香橙等果树,将200多亩闲置田统一种植了水稻。“我们通过合作社占股50%、村集体占股30%、农户占股20%的方式,对清资核产出来的闲置土地进行统一的耕种收,不仅解决了坡耕地闲置问题,还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户均增收几百元。”姚永国说。
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市各区县对林地、耕地、池塘、废弃学校、废弃村办公室等资产进行系统性摸底,做到家底清楚,心中有数。同时,通过大胆创新,将许多闲置的、无形的资源“变”出了价值。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盘活耕地和林地600多万亩、闲置农房7864套,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18.8亿元,617万农民受益。
3797个村完成“三变”改革
在“三变”改革中,重庆抓住“股权”这一核心,向试点村投入各类扶持资金,让372万余名农民股东吃了“定心丸”。
在丰都三建乡,当地通过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全乡1.87万亩土地资源变资产、1.5亿元资金变股金、1.38万农民变股东,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通过农户以土地入股、集体以资产入股、业主以资金入股的形式,组建了8个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以绿春坝村股份合作社为例,进入丰产期后,每亩雷竹的产值有6000余元,村民按30%的比例分红,每亩地能获利1800余元。”三建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建乡全域实施“三变”改革以来,盘活了全乡1.87万亩土地,人均实现增收1079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三变”改革村扩大到3797个,占比超过40%。
财政资金股权化利用
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自2016年起,我市在35个重点农业区县探索了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此后又结合“三变”改革加以调整和深化。
具体来说,对于之前直接补助给农业企业的财政补助项目,变为由项目所在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财政补助资金30%—50%持股,这样一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就能按持股资金5%—10%/年的标准固定分红,变最初的农业企业“一方独享”为“多方共赢”。
在永川区五间镇,村民孔德银原年均收入仅2000余元,后来通过农业项目财政补助,加上流转土地3.7亩给同申元食用菌公司后,该农户总计年收入超过9000元,实现了增收。
如今,全市已累计实施相关项目8763个,涉及财政资金55.24亿元。实施股权化改革项目2067个,涉及财政资金13.26亿元,惠及199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45.5万农户。
“接下来,我们还将以扩面深化‘三变’改革为抓手,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为各地大胆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