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农服中心粮油站技术人员向农民讲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受访者供图)
巴南区姜家镇水源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里,农作物生长旺盛。(受访者供图)
梁平区云龙镇人民村,农机技术员驾驶播种施肥一体机,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里作业。特约摄影 刘辉/视觉重庆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一项举措。年初,国家给重庆下达了20万亩的种植任务。截至目前,重庆已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4.4万亩,超额完成4.4万亩。
我市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怎样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和后顾之忧?记者进行了调查。
不愿种怎么办?
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大户带小户
对重庆不少地方来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项新事物,村民们的接受度不高。为了鼓励大家种植,重庆推出了一项又一项措施。
今年2月的一天,巴南区农技推广站相关负责人邓琦来到姜家镇水源村,鼓励当地粮源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杨永明带头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但不想后者却以种植习惯为由一口回绝,“这种模式我们没搞过,万一减产了咋办?”
在宣传推广中,邓琦发现跟杨永明一样有顾虑的种植户不少。“巴南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是3000亩,要是这种大的经营主体不支持,推广就更难。”邓琦说,他只好和6个乡镇的工作人员挨个村做工作。
“老杨,黑玉米你照种,看似四行玉米缩减到了两行,但算上种植黑大豆的效益,一亩至少增收500元。”邓琦给杨永明算了笔账,“种植大户,国家和市里每亩分别补贴150元、230元。除此之外,区里还有200元/亩的先种后补资金。”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2月底杨永明答应按照新模式种植,并带动了周围的散户。邓琦依样画葫芦,发动了近20户大户种植,带动484户农民共种植3500亩。
“今年是第一年实施带状复合种植,必须要做好示范和引领。”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二级调研员安传林说,去年底全市将20万亩种植任务进行了分解,为调动经营主体的种植积极性,今年3月全市出台了细化方案,并一一落实财政补贴、信用贷款、市场品牌扶持等政策措施,鼓励农户种植。
为完成种植任务,市农业农村委通过发动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较大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大户带小户方式种植。截至目前,全市29个区县1074户新型经营主体种植18.01万亩,带动3.5万户农户跟种,全市落实种植面积24.4万亩,超国家任务4.4万亩。
不会种怎么办?
成立技术指导组专家田间作示范
上个月,开州区九龙山镇幺店村民李谋兵兴冲冲地申报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但参观完试验田后,他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大,“一是种植密度高,在不改变玉米原有株数情况下,通过缩短行距株距,为种大豆腾出面积;二是带状复合种植后,管理投入增加,如由于玉米和大豆收获时间不一致,增加了机收成本。”
为解决不会种的问题,开州区成立了以王开周牵头的技术服务队,开展区、乡镇、村三级种植技术的培训讲解。同时,全区拿出1000亩土地进行试验示范。
“品种上,玉米要选用植株较矮、耐密、抗倒、高产的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品种;大豆则选择耐阴、抗倒伏、耐密植的品种;其次是两行玉米间作4行大豆,千万不能栽得太稀或者太密……”3月上旬的一天,为让种植户学个明白,王开周在九龙山镇的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教学,通过与周边农民采用传统种植模式的对比,李谋兵看得直点头。
“和套种、间种相比,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要求大不一样,新型经营主体不懂不会的现象普遍存在。”安传林说,为此市里成立了以农业科学研究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市种子站、市农机总站和市有关科研院所为支撑的技术平台,精选300余名专家作为技术骨干,构建起“市级+区级+乡镇+村”四级技术服务体系和培训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集中培训5400余人次,区县线上线下培训27540余人次,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基本掌握了全套生产技能。
有顾虑怎么办?
政府提供种子农机等全套服务
为了鼓励大家种植,农业部门还提供了耕种方面的一条龙服务,让大家种得更轻松。
比方说,各区县农业部门提供种子农机等全套服务。种子方面,目前市内种子企业已备大豆种子115万公斤,其中渝豆11、南豆12、南豆23、南夏豆25等4个适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共备种76万公斤。
同时,为实现机械化播种,全市引进了农哈哈新型播种施肥一体机等新型农机具。目前,梁平、开州、垫江等6个区县配套了专用的播种施肥机、收割机等,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的耕种收。
受益的自然是种植户。
“购买种子、栽种等环节都享受了‘特殊照顾’,所以这次种植的前期不是太累,直到大豆、玉米露出新苗后才真正忙碌起来。”李谋兵告诉记者,当地一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还为他提供了免费耕种服务。
“再过几十天,这300亩玉米就要采收,同时,玉米杆下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也将增加一笔收入。”说起收成,李谋兵爽朗地笑开了。
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