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泰和路小学体育场侧面图。新华网 发
新华网重庆2月19日电(韩梦霖)近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重庆市三个典型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的印发《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三批)》。这三个案例分别是“高架桥下建停车库节地模式”入选“基础设施建设节地技术”类型,“学校体育场立体建设模式”入选“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类型,“整镇优化存量农村小微企业用地节地模式”入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挖潜模式”类型。
据介绍,《目录》包括工业厂房节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节地技术、新能源环保产业节地技术、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挖潜模式,共6种类型,23个典型案例。
其中,“高架桥下建停车库节地模式”利用桥下高差和桥面宽度的桥下空间,建设停车楼,停车楼与高架桥连为一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无需新增供地,满足了车辆停放需求和进出便利性。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直港大道的嘉南线停车楼项目就是采用这一模式。九龙坡区利用嘉南线高架桥距地面20米的高差以及路面宽72米的条件,在桥下设计建设一栋4层的停车楼,总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停车位1018个(其中室内1008个,室外10个)。不仅有效解决了商圈“停车难”问题,还节约土地23.4亩以及土地购置费7000-9000万元。
“学校体育场立体建设模式”,由传统教学的体育场“平铺式”改为“立体式”设计建设,从上到下分别布置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实现“一地四用”、多层开发。据了解,重庆市梁平区泰和路小学项目通过该模式建成面积为0.36万平方米的体育场,而体育场占地仅0.14万平方米,较“平铺式”建设节约用地近0.22万平方米。
“整镇优化存量农村小微企业用地节地模式”通过整治农村的“散乱污”小微企业,采用将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以及引导企业入园方式,腾挪出存量用地指标,同时为小微企业提供空间保障。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契机,启动整镇小微企业用地优化行动,累计整治“散乱污”农村小微企业453户、土地680亩,通过腾挪用于微企园后节约建设用地450亩,新增耕地21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