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助川渝“河长治”

  新华网:各位网友好!欢迎关注新华网《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 重庆在行动》系列访谈。川渝两省市地缘相邻、山水相连,共同肩负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历史重任。近年来,川渝以河长制为抓手,扎实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在巴蜀大江小河见到了新成效。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市河长办副主任任丽娟,一起聊聊相关的话题。

  任丽娟:主持人好,大家好!

  新华网:针对跨界河流治理,川渝从“各管一方”向“联防联控联治”转变的背后,如何从制度和机制上破解跨流域、跨部门管理和治理瓶颈?

  任丽娟: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水系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有81条,流经100多个地市和区县,河流总长度1万多公里,相当于地球周长的四分之一,最终注入长江汇入三峡水库。近年来,我们坚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大逻辑下,从制度破题、从机制解题,奋力书写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水生态篇章。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一”。

  一是“一盘棋”谋划。我们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总指南、总依据下,与四川省联合发布《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护联合宣言》,联合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合作备忘录》《深化川渝两地水生态共建共保协议》《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等,协同推进河长制和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从制度层面、系统角度谋划川渝河长制工作。

  二是“一条心”合作。深化联席会议、河流共治等9项联合机制,搭建了“信息互通、联合监测、数据共享、联防联治”工作平台,联合开展了川渝跨界河流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和“清四乱”专项行动,步调一致推进川渝河长制合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一体化”推进。联合印发《关于成立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工作方案》,在全国省级层面首创成立跨省河长办公室——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每年互派3名干部挂职交流,专职负责研究解决川渝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难点问题,实体化、专责化推进川渝跨界河流共建共保工作。

  新华网:川渝河长制部门近年推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有哪些具体举措,成效如何?

  任丽娟: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秉承“一家亲”理念,坚持“一盘棋”思想,共筑上游“生态屏障”,共唱时代“长江颂”,共助双城“经济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联防联控进一步走深走实,概况起来就是“四个好”。

  一是建好了生态圈。五年来,川渝两地深化合作,两地省、市、区县签署水生态共建共保、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等协议96个。签订长江、濑溪河等重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共同出资3亿元设立川渝长江流域保护治理资金。连续两年举办川渝河长制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次230余人。“川渝打造跨省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二是打好了生态仗。市河长办公室联合市农业农村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等部门,建立暗访督查、交叉检查、联合执法机制,持续开展川渝跨界河流污水“三排”、河道“清四乱”、“十年禁渔”、河道采砂等专项整治行动,发现并整改问题500多个。着力构建“六江”生态廊道,开展“川渝两地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现场会”“院坝庭审”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川渝“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1.7万余人。组建1万名巡河员、护河员队伍,解决河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念好了生态经。联防联控“智慧化”,启动联合绘制川渝跨界河流水系图,探索搭建跨界河流河长制基础信息平台,实现河流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动态监管、联防联控。综合治理“流域化”,共同编制、联动实施川渝跨界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建立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变“分段治”为“全域治”。长寿区与四川邻水县联合规划川渝水环境保护合作共建项目6个,总投资2.64亿元;垫江县联合毗邻地区成功争取将龙溪河纳入国家首批16个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总投资89.36亿元,入选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生态屏障“示范化”,启动跨界河流琼江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共同编制印发《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污染防治、污水治理等4大类共39个项目,探索破解跨省市跨流域跨部门管理瓶颈和卡口,打造跨界河流治理的全国范本。

  四是算好了生态账。经过几年努力,跨界河流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梁平区文化镇与四川开江县任市镇老街村共享污水处理厂,帮助老街村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合川区与四川武胜县签订联合共治协议,共同投资超3亿元实施南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使南溪河水质改善并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2021年,川渝跨界河流25个国控环保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较实施河长制前提高了4个百分点。成渝双城办、川渝党政联席会议均高度肯定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工作。

  新华网:在您看来,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为川渝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和启示?

  任丽娟:通过几年的努力,共推生态文明建设、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成效明显,总体看,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经验启示:

  一是从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找遵循,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完善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实施跨区域协作,才能有力推动跨界河流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不愿管”到“主动管”、从“不好管”到“管得好”,才能实现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二是坚持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是做好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的根本路径。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流域、行政区划和行业,必须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推动实行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的防治措施,对流域实行整体保护与修复,推进毗邻地区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变“分段治”为“全域治”,破解部分河道只治城区不治郊区、只治上游不治下游、只治局部不治整体等问题,实现河道、河水、河岸治理一把抓,推动全方位治理带来全方面改善。川渝两地以“清四乱”“治三排”等专项行动为抓手,联合开展明察暗访,深入开展河湖问题排查整治,打响水域岸线保护、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水环境、水生态保卫战,推动联防联控联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推动河流管理保护智能化,是做好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的应有之义。川渝两地跨界河流多、幅员面积大、河流管理保护人员少,河流管理保护监管压力大,切实提升川渝跨界河流管理现代化水平是加强河流动态监管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川渝两地推进跨界河流智慧河长建设,共同绘制跨界河流水系图,不断搭建跨界河流河长制基础信息平台,实现河流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动态监管、联防联控,减轻河流管理人员日常巡河压力,提升河流管理保护和监管能力。

  四是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是做好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的现实需要。河湖管理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加强舆论引导,与川渝主流媒体建立宣传报道常态机制,及时主动公开川渝联合治水情况;两地团委共同开展“河小青”保护长江等志愿服务行动,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实行“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河长+民间河长”“河长+督导长”的“四长”同治模式,强化“河小青”“巾帼护河员”上岗履职,破坏占用河湖的行为和现象持续减少,全民参与河流保护的基础不断夯实。

  五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幸福河,是做好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的最高目标。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川渝联合治水工作开展好坏的唯一标准。深入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三年行动计划,琼江流域两地三市区通过实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等六大任务42项措施,共同打造示范河流,川渝两地加强沱江小清流河、平滩河养殖污染、河湖“四乱”等重点问题整治,解决民生痛点,补齐环境短板,共同描绘跨界河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山水画卷,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华网:川渝就进一步推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有什么打算?

  任丽娟:下好先手棋,才能打好主动仗。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四个行动”,谋新篇、出新招、开新局,推动川渝河长制“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以高水平的水环境水生态建设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一条主线”就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大框架下,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出台,让川渝水网大动脉建设、水安全合作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个行动”:一是共同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全面排查确定断流河流修复名录,强化河流水量、生态流量管控,统筹上下游用水,实现水流贯通,让河流水动起来、好起来。二是共同实施河流保护治理行动。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河长制工作,加快推进“六江”生态廊道建设,深入实施重庆市第1号、第2号、第3号等市级总河长令,将清理整治重点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流延伸,持续落实护河员、巡河员,解决河流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共同实施示范河流建设行动。以龙河丰都段创建全国首批示范河流为蓝本和标杆,联合四川共同创建琼江全国示范河流。同时,开展川渝跨界河流健康评价,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硬指标”。四是共同探索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行动。以智慧河长为平台,以数字孪生为核心,全力提升算据、算法、算力能力,探索推进川渝河流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河流管理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建好用好智慧河长。

  新华网:跨界河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哪一段使劲儿都不灵,得做好“联动”文章、形成治河合力。我们期待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更好地助力川渝“河长治”。感谢任局长做客访谈,也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

编辑: 邓婷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8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