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2年 重庆经济这样干

  图①:鸟瞰西部(重庆)科学城。(本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图②:江北区鱼复工业园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焊接机器人正在焊接车身。(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明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重庆经济工作如何干?12月20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七大重点任务

  1 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我市将着力抓好项目储备实施,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放量、工业投资提质增效。用好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引进落地一批牵引性强、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实施好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聚焦“两新一重”、城市更新、民生补短板等领域谋划布局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更好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

  二是持续促进消费升级扩容。

  我市将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契机,巩固消费回暖势头。激发城乡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展新能源汽车促销、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快培养新型消费,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着力激活文旅消费,提供更多高品质文旅产品和服务。

  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稳住经济基本盘,重中之重是稳市场主体。明年我市将再研究实施一批新的助企纾困政策,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不仅能生存,而且实现更大发展。

  2 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提升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能级,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数字化改造,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促进产业生产方式加速变革。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是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积极推行“链长制”,加快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并精准施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优化升级。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夯实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根基。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积极拓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一链一网一平台”产业新生态。

  三是要着力促进各类企业发展壮大。

  高质量的产业离不开高质量的企业。我市要加大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培育力度,坚持“一企一策”精准扶持,支持领军企业通过强创新、拓市场、抓联合等方式加快发展。同时要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计划,引导更多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继续推动企业上云、上规、上市,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3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

  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要加快构建实验室体系,积极创建大数据智能计算、金融科技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打造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重庆实验室”。提升基础研发能力,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集成电路、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等重大科技专利,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研发项目落地。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发挥大企业创新引领支撑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带动产业链中下游、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启动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企业深度参与产学研合作,加快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高水平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建设,集聚更多创新资源,释放更多创新动能。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完善“揭榜挂帅”等科研攻关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实施好“重庆英才计划”,办好重庆英才大会,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渝发展。

  4 深入抓好改革开放

  一要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

  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市场化配置,积极发展技术、数据要素市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做强主业,聚焦发展实体经济,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快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推动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强化金融创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切实增强财政金融保障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

  进一步提升开放通道效率,加快中欧班列提质创新,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服务功能,深挖长江黄金水道潜力,充分发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效应,更好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拓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领域,推动重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抓住RCEP即将正式生效机遇,进一步谋划加强我市与东盟、日韩等经贸合作,引导企业积极稳订单、拓市场,确保外贸持续增长。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三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抓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特别是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持续做好反垄断、反暴利、反天价、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等工作,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

  5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下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画卷,更好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一要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接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成渝中线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实施省际高速公路、航道港口、水利、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夯实区域协同发展支撑能力。加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平台共建,做实提升毗邻地区功能平台。聚焦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抓好更多公共服务事项,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二要持续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主城都市区要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渝东北要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实现路径,努力拓展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成效。渝东南要统筹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快高质量发展。深化落实市级统筹协调机制、分片区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三要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注重涵养城镇品质,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名片,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统筹产业园区、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建设,让城镇既赏心悦目又富有品质。

  四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统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乡镇的集中支持力度,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做强乡村产业,稳定农业生产经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深化“三农”领域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探索创新。

  6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更好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一要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稳步推进生态廊道、“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重点生态工程。一体推进江心绿岛保护利用,守护好山水林田湖草交融相映的“原生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增强三峡库区水土涵养功能。接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守护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深入川渝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强化环境执法、科研攻关、信息共享等领域合作协作,构建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大格局。统筹推进中央巡视、中央生态环保督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确保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三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抓住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7 加强民生保障和安全稳定工作

  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培育壮大职业教育,推动高校特色发展。深入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产业,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

  二要落实推动共同富裕政策要求。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促进居民增收,提高工资性收入,扶持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保障转移性收入,让群众理财有路、致富有道。

  三要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

  压实区县党政同责,负责属地维稳和化解风险;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纪检监察等部门责任,按照各自职责推动风险化解;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制定可行的风险化解方案。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提高政府债券使用效益。

  四要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易燃易爆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高层建筑、老旧小区、古镇古寨等高风险领域消防安全防控,强化校园安全防控,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深化“全民反诈”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记者曾立、吴刚整理

编辑: 陈雨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8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