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干苦干加巧干 老院焕新迎来美丽蝶变

   “作为拥有78年历史的三甲医院,如何进一步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关负责人说,2017年底,医院以“美丽医院建设”为抓手,并作为2018年的发展主题与四大任务之一。通过建设,医院着力改善诊疗和就医环境,提升医院形象和品质,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美丽医院建设刻不容缓

美丽医院建设。

  2018年10月前,医院有点不像医院,反而像一个未改造的老旧小区。有市民来院办事或就诊,经常说,“肿瘤医院不好停车哈?”“矮矮的那栋房子是办公楼?”……新外科大楼与老门诊楼形成鲜明对比。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孙安龙介绍,院内各建筑物的修建及装饰时间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建筑色彩、立面风格杂乱,新旧参半。部分建筑使用年代较长,建筑外墙面墙漆脱落,空调外机箱位参差不齐,落水管线陈旧,缺乏美感、存在隐患;院内主要道路及巷道、人行步道、花坛和绿化带等错综复杂,极大地影响了医院整体形象。

  2018年5月31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在全系统开展“美丽医院”建设活动,并制定了《重庆市“美丽医院”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美丽医院建设”提供了规范和目标。

  显然,美丽、现代化的医院愿景与老旧现状之间的矛盾凸显,改变已刻不容缓。

  全力打造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三美”环境

旧貌换新颜的门诊大楼。

  2018年3月,该院“美丽医院”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孙安龙介绍,“美丽医院”建设以智慧、效率、效果、质量、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排除隐患、美化环境、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为基本目的,根据业主主导的总体原则,按照整体思维、有机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原则,从利旧、内装、外装、道路、绿化、标识、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统筹考虑,全力打造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三美”环境。

  一是院内道路改造。医院完成交通出入口转换,通过南侧汉渝路开口和门诊楼下穿车道来提升内部交通能力;合理规划院内停车位及绿化带,实现人车分流,满足病人就诊需求及院区人员安全。

  二是旧房装饰改造。先后启动红砖楼、放疗楼、门诊楼、综合楼、连接楼等楼栋的旧房装饰改造工作。例如原放疗楼改为国医馆,体现中医特色文化;门诊行政楼室内改造工程完毕,患者就诊环境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改造外科大楼地下楼层污水管网,地下污水直排能力提高90%以上,极大降低水患,保障放疗、核医学科等地下机房安全;利用废弃的地下人防建筑,为电力、电缆、给排水、信息通讯等管线提供可靠的地下通路。

  三是医院文化建设。利用高压铁塔保坎建设医院精神堡垒,体现医院“向善向上,尚德尚学”核心文化,“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的人文理念;完善学术楼、门诊行政楼等建筑物的楼道文化建设,建立科普宣传阵地,打造文化休闲区域。

  四是室外景观改造。院区配套建设座椅、雕塑小品、精品景石、路灯照明等设施,内科大楼广场的建成为患者日常休闲提供了优美的室外环境。

  五是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在门诊、检查、手术间外的等候区域设置350套按摩座椅、12套共享轮椅;在公众区域增设自助服务系统,免费提供移动WIFI、饮用水、充电桩等服务;改善公共区域厕所清洁、通风、采光条件;及时更新院区各楼栋标识标牌和路标指引。

  “美丽医院建设”经得七大考验

如今的肿瘤医院

  2018年底,仅耗时不到7个月,美丽医院建设基本完成,院区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布局更加合理,流程分布更加清晰。

  医院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对院区环境、景观、道路及建筑立面等进行“五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改造,整体环境“洁净、清新、安静、舒适”,体现沙磁文化传承、医疗及人居环境优美、彰显医院品味与内涵的“美丽医院”。

  回顾整个建设过程,孙安龙认为有四大“支撑”缺一不可:领导重视。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牵头人,美丽医院领导小组就是牵头人,要深入思考、全面掌握、总体把握、靠前指挥。舆论先行。美丽医院建设成功离不开全体参与者的付出和努力,有了全院职工和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无后顾之忧。顶层设计。美丽医院建设不能谋一域,争一时,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各项工作互有衔接,长远谋划、整体推进。及时修正。建设过程中,突发状况不断。当实际情况与预设方案出现偏差后,领导小组要及时跟进现场情况,召开现场推进会,修改完善建设方案。

  “我们相信我们‘美丽医院’建设经得起安全、稳定、廉洁、效率、效果、发展、历史的七大考验。”孙安龙说。(贺立 祖玉婷)

 

编辑: 许小艺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8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