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1月22日电(邵以南)为期两天的2021重庆英才大会昨日落幕。作为人社部与地方共同举办的首个综合性人才盛会,本次大会共举行20场相关活动,吸引到海内外知名院士专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负责人等线上线下参会,网络媒体报道点击量、阅读量、在线观看量突破8000万人次。本次大会上,重庆共引进3319名紧缺急需人才、407个项目,分别比上届增长82%和52%。
近几年,在“重庆英才”品牌统揽下,当地出台“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10条”“乡村人才振兴26条”等一系列引育政策措施,人才纷至沓来、筑梦巴渝。今年以来,重庆累计引进人才4.7万人,新招收博士后912人、出站留渝率保持在80%以上。目前,当地人才资源总量突破了565万人。近悦远来的重庆,释放着越来越强的人才“磁场效应”。
2021重庆英才大会闭幕式现场。新华网发(谢志强摄)
英才荟萃,活力迸发
“英才大会让更多人才走进重庆、扎根重庆、建功重庆。”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说。
2021重庆英才大会突出人才引领、聚焦中心大局、深化交流合作, 2021川渝科技学术大会、科技企业家峰会、市校合作创新发展研讨会、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人才发展峰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英才论坛、高技能人才发展论坛、“健康中国重庆行”院长高峰论坛等活动精彩纷呈。大会期间,揭牌了全国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还首次在俄罗斯和英国开设海外分会场,为人才提供展示的舞台,也搭建起更广泛的沟通桥梁。
“透过英才大会,让我看到重庆优越的发展环境,敬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今年8月刚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李晨博士,入职了重庆大学,成为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未来,他将扎根重庆展开教学科研工作。
许多知名企业、机构是大会的“常客”。
位于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的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曾借助英才大会成功“揽获”高光谱计算成像、汽车毫米波雷达等研究领域的尖端人才,今年再度参会,该中心通过两江新区全球“云引才”专场直播活动,一口气发布了174个岗位,涉及高层次人才岗、博士后岗、科研岗、工程岗、实验岗等。
重庆正在深入实施英才计划。据介绍,该计划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发展需求,设优秀科学家、名家名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5个专项,每年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430名左右、团队100个左右。目前已遴选支持优秀人才1208名、团队255个。首批支持专家中,有3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取得国际国内领先成果32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18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2232个。
“重庆英才服务港” 正式启动建设。新华网发(谢志强摄)
政策护航 服务升级
政策保驾护航,才能让人才愿意扎根重庆干事创业,为城市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9年启动的英才计划,带动了重庆各级各部门加速出台人才政策、完善人才体系、优化人才服务。
作为重庆璧山区“一人一策”引进的A类人才,电子物理学专业的博士蔡明达来到这里工作。为解决高端科研人才“后顾之忧”,当地为他提供了服务专员“个性化”一对一服务。
为了减轻人才负担,重庆高新区出台“人才、创新、产业、金融”4个“金凤凰”政策,还根据政策内容和掌握的信息直接划定奖补对象,缩短办事流程、减少报批时间,努力做到人才政策兑现能快则快、主动服务、直接兑现。
2021年印发实施的《重庆英才“渝快办”实施方案》,人才服务升级至3.0版本。通过服务内容扩大、服务对象扩量、服务效率提速、服务力量提升、服务评价提高等共计15项改革举措,人才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截至10月底,重庆累计为7786人发放英才卡,累计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14.7万人次。
本次英才大会期间,重庆正式启动了“重庆英才服务港” 建设。这意味着,重庆英才“渝快办”服务将从线上向线下延伸,推动“线上服务入网,线下服务进港”。
据了解,重庆英才服务港将为人才提供的“政务服务+市场化服务”事项多达68项,并实现服务范围从市级向区县拓展,服务手段从人工向智能拓展,服务对象从现有人才向所需人才拓展,服务方式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拓展,服务深度从人才服务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拓展。
本次英才大会上,川渝两地科技工作者展露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的期待。这是2021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为年度一流科技期刊颁奖。新华网 邵以南摄
川渝协同 互动互通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今年以来,川渝两地人才的互动更加紧密。
4月,重庆、四川共同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加快平台资源开放共享、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服务保障双向贯通等合作举措,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在此框架下,重庆与四川先后签署各类合作协议100个,涵盖7大板块近1000项内容,不断深化两地人才政策互通互享、人才平台共享共用等方面合作。
在川渝高竹新区,重点领域的人才培训实现全方位覆盖,两地人才根据需求参与培训,提高能力。为畅通两地人才交流,两地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川渝高竹新区互通互认,人才数据库、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建立。
人才发展平台带来广阔空间。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已集聚1000余名科技专家;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协同创新产业旗舰联盟,探索跨区域合作共享机制,推动两地人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科技创新。
本次英才大会上,川渝两地科技工作者频频互抛“橄榄枝”,展露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的期待。
川渝今年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集中开工了一批“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大项目,其中包括重庆市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重庆大学教授陈厚文说:“随着成渝地区科技基础设施硬件条件的不断提升,川渝科技工作者将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攻关展开更多合作,携手攻克一批关键技术,产出更多标志性科研成果。”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钦鹏团队,长期致力水稻种子资源的耐高温研究。得益于川渝区域协同创新联合基地项目,他们今年与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合作,在重庆永川展开种子基因组鉴定,建立了从未发现过的大量基因组织结构变异和基因拷贝数变异,揭示了其在调控产量、品质和抗性中的重要性。“川渝合作为我们打开了结构性研究的大门!” 钦鹏感慨道。
“接下来,重庆将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深化‘产才融合’,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重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