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新诗创研中心揭牌 人文北碚更添诗意
2021年11月22日 14:39 来源: 新华网

  

缙云山旖旎风光成为北碚山水诗歌意象。新华网发(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华网重庆11月22日电(曹妤)“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千年前,唐代诗人李商隐一首《夜雨寄北》,将缙云山的一场云雨洒在了世人心间。

  千年后,缙云山下盛会再启幕,中国声界大咖齐聚碚城,传唱一首首“天涯若琳”的有声华章,赓续一场“诗与远方”的千年之约。

  中国新诗创研中心揭牌 诗意北碚再添“国”字号

  嘉陵江畔,寻着巴山夜雨的足迹,从唐初至清末,无数人文墨客纷至沓来,李白、杜甫、王维、陈子昂等文豪皆在北碚寄情山水,留下无数传世佳作。

  近代以来,臧克家、胡风、艾青、吴宓、方敬等著名诗人创作了新诗精品佳作近200余首;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于北碚,该机构是国内唯一的研究新诗的实体机构,涌现出了著名诗评家、诗人。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重庆新诗学会会长,全国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傅天琳便是其中的翘楚。

  “世界上有很多山,没有哪一座山能如此令我心动,这就是缙云山。”从15岁到36岁,傅天琳曾在北碚生活了21年。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就启蒙于北碚缙云农场,多以果园、果树为题材,因此傅天琳也被读者们亲切地称为“果园诗人”。

  11月21日,《诗·界——天涯若琳》实景诗会在重庆北碚举行,重庆电影家协会语言·声音研究会会长祝克非、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马欣、国家一级导演麦恬、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陈力等声界大咖齐聚缙云山下,朗诵诗人傅天琳在北碚创作及以北碚为题材的精品诗作,追思“果园诗人”。

  与诗会同时进行的,是中国新诗创研中心在北碚区北温泉兰草园的正式揭牌。

  该中心先期规划建设吕进诗学工作室、傅天琳诗屋、中国新诗创研资料陈列室,将常态化展开诗学讲座、诗歌研讨、诗学沙龙、新诗作品发布等活动,旨在搭建新诗创作、研究平台,激发创作热情,推动研究发展,提升诗意北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除了推动诗歌研究、创作,该中心还承担资料存储的功能。在中国新诗创研资料陈列室,市民可以了解新诗发展史,翻阅经典诗作、新诗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未来,北碚将持续推进新诗珍贵、经典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打造中国新诗博物馆。

  “国”字招牌收入囊中,“行至北碚必有诗”更进一步。可以想见,江风渔火松涛之间、林下温泉氤氲之侧,诗人雅集、品诗论文、交流研讨……一座满城诗赋的文化名城正在崛起。

  赓续诗歌基因 “诗与远方”书写城市气质

  “在物质和精神同样贫瘠的年代,是北碚,用她仅有的不多的粮食和最干净的雨水喂养了我。”傅天琳曾多次在诗歌中表达她对北碚的款款深情。

  北碚,如母亲般滋养了傅天琳的诗歌,而诗歌,这股流淌在血脉中的基因,也孜孜不倦反哺着北碚。

  巴山夜雨、缙云情思、码头文化......这些文人墨客笔下笔耕不戳的意象,成为无数诗歌爱好者“诗与远方”的向往,寻着这些落在纸上的美景,他们走进北碚,了解北碚,爱上北碚。

  “一片土地,一座山,一座城池,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印象。一个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外界的更多人认识一个地方,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这就是诗歌的力量。”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琦曾经顺着诗人傅天琳的手指,看见了北碚。

  诗歌,向来是一座城市最美的注脚。

  千年文化积淀,深植“诗歌基因”。北碚探索出城市最美的形体;探索出人文美度、人情温度与人性高度;探索出一个文化大区独特的气质与内涵。

  以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博物馆、卢作孚纪念馆、张自忠烈士陵园、雅舍、老舍旧居、缙云寺、温泉寺等为代表的文物古迹和纪念馆、展览馆、名人旧居等星罗棋布,使北碚拥有“百馆之城”的美誉。

  在城市品质提升中,北碚更把诗融入生活、把生活变成诗,大街小巷、人文景点、城市公园,诗教活动层出不穷……

  可以说,诗歌文化,已经成为了北碚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文化标识。随着中国新诗创研中心正式揭牌,一颗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又饱含新时代奋进精神的诗歌种子在北碚落地生根,一批诗坛新秀将在缙云山开枝散叶,不负韶华。

  文旅融合赋能 城市高质量发展加码

  在悠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文化和旅游是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于诗意之城北碚而言,这种关系体现的更为确切。

  如何让文化和旅游发挥双重作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加码?北碚给出答案:用好诗歌这块金字招牌。

  近年来,北碚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在景点打造、城市发展中融入诗词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行走在北温泉到缙云山这条线上,许多“打卡点”、民宿的名字都从诗句中来,以诗词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也深受游客喜爱;今年9月,北碚开展“行到北碚必有诗”短视频创作活动,网友们纷纷用充满诗意的短视频画面记录北碚;以诗歌为媒介、文旅为载体,连续举办三届的“缙云诗会”着力宣传推介北碚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秀美的自然风光;2020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在北碚的举行成为北碚与绵阳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诗歌进校园、进景区、进民宿、进社区、进农家书屋......

  如今在北碚,文化和旅游之间,不再单单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关系,更成长为一脉相承、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山水中的诗情画意转化为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回望历史,氤氲千年的文化脉络得以赓续。无论是老舍故居头顶的屡屡硝烟,还是梁实秋雅舍的传世名篇,亦或是卢作孚实业救国的大家情怀,在北碚,随处可见历史,随处可溯记忆。

  面向现代,一座高新科技城拔地而起。西部科学城、北部智慧城在此“两城交汇”,两江新区、高新区、自贸区在此“三区叠加”,如今,北碚正踏着文字,踏着歌声,从历史走向明天。

  从诗歌中诞生,在诗歌中发展。中国新诗创研中心的设立是北碚诗歌文化的新起点,北碚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诗意盎然的新北碚。

声界大咖齐聚缙云山下,以诗追思“果园诗人”傅天琳。新华网 刘磊 摄

与会者沉浸在诗歌的世界当中。新华网 刘磊 摄

编辑: 张青
精彩图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8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