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山城扫街人:用脚步去丈量历史 用行动去守护文化

  不久前刚在“互联网+”大赛上以重庆文创主题脱颖而出的陈子游,是《老重庆记忆路书》的插画组组长,《老重庆记忆路书》出版至今被众多文物保护爱好者视为“扫街宝典”,陈子游告诉记者,“其实我很早就对参与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工作向往已久了,在《路书》的编辑人员中担任插画组组长也是充分发挥了我的专长。”在陈子游看来,总队一直以来“用脚步去丈量历史,用行动去守护文化”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

  这群“扫街”的志愿者

  重庆是座历史文化名城,经过3000余年的积淀,在广阔的巴渝大地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巴渝文化。而抗战时期留下的红色记忆,也为重庆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被仔细封存的古董器物到尽人皆知的地标建筑,从韵味悠长的老街古巷到战争遗留的沉重遗迹。这个城市曾经的故事、延续的历史都封印在众多文物中,随岁月流传。

  2012年,在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的倡议下,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了。曾经,重庆的文物保护爱好者只能通过松散而缺乏组织的“重庆老街历史文化群”进行交流,而服务队里最早的一批志愿者正是出自于这个群,他们最初的想法也仅是痛心于部分文物古迹的消逝,希望为保护文物尽一份力量。作为民间的文物保护组织,即使面对资源和活动方面等多重困难,他们仍然锲而不舍。几年下来,这支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他们为保护文物所做的事迹也逐渐为人所知,令人感动。

  行走在山城古老痕迹中

  “我们走过的路,扫过的街,那都是有历史温度的。我们把所追寻的历史文化编成一本书,把这种温度传递给更多的人。”提起曾经多次参与的“扫街”活动,《老重庆记忆路书》的插画组组长陈子游感慨良多。

  回忆往昔,陈子游告诉记者:“其实以前我就是一个对重庆的陪都文化比较感兴趣的人,那时候有个爱好,就是经常独自背着个包出门探访那些老建筑,带着我的绘图本为那些历史遗迹作画。我经常在那些文物古迹附近遇到一群做着和我类似事情的人,也是写写画画记录这些古建筑。我感觉我和他们志趣相投,就渐渐地有所交流,了解到他们原来属于一个叫文物保护总队的组织。我发现他们的公益性很强,成员们那种对文物保护的热忱也着实让我震撼。于是我提交了申请,成为了总队的一员。”

  在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重庆老街历史文化总群等称谓尚未正式确立的时候,最早发起文物保护活动的一群人便是自称“扫街群”。其中的“扫街”意即发动文物保护爱好者去老街老巷探寻调查,为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奔走呼告。“扫街”是总队成立的基础,也是将这群可爱的人聚集到一起的契机。

  几年来,扫街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他们持之以恒组织群友探访遗存在人们记忆中的众多重庆历史角落。不管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寒风凛冽的冬天,阴湿路滑的雨天,他们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过。他们探访重庆的名人旧居、老街老巷、传统村落、抗战陪都遗迹、工业建筑遗迹,大大小小的“扫街”活动几百次,参加人数上万。他们通过扫街走访、记录有价值的历史遗址,将受到破坏的文物上报给管理部门并监督修复工作。行走中留下的体会感想,珍贵的图片影像也为举办文物建筑摄影展、编辑年鉴、编辑《老重庆记忆路书》等后续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素材。“扫街”可以说是每个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的共同记忆,也是维系这个民间群众组织活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山城的历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当是陪都时期,这段历史也是陈子游最感兴趣的。随队扫街的过程中,令他印象格外深刻的几个地点之一便是重庆市政府打造的首个抗战遗址公园——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提起李子坝可能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穿楼轻轨吧,但公园其实也是很美的,周围很静谧,适合悠闲漫步。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这里还满是抗战的硝烟。”陈子游介绍说,“不知道是否有人记得李根固,他的公馆旧址就在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里面。那是一位川军抗日名将,

  背包客不是苦行僧

  11月初的山城,凉意渐浓,细雨连绵。记者手捧《老重庆记忆路书》,倾听着插画组组长的讲述,仿佛那些结伴而行的身影仍在雨幕中继续向前。当记者问及“扫街”路上未曾言及的艰辛时,陈子游微微一笑:“其实也说不上辛苦,毕竟我们是背包客、是旅行队,又不是苦行僧。”他告诉记者每次扫街都会有周密的组织,包括在群内核定行程,通知注意事项,准备相关器材等等。还会有专门的领队老师带队,提醒大家根据现场的天气、路况等提前做好准备。

  “当然准备得再多也有突发情况。”说到这里陈子游似乎颇有感慨,“记得之前有一次去黄葛古道的时候队伍在路线上产生了分歧,加上山里潮湿多雨,我们被迫滞留了很久,最后取消了那次活动。”相比于被陈子游一笑带过的现实情况,他更为忧心的还是文物消亡的危机。2015年10月29日,位于重庆渝中区、见证了重庆近代100多年发展史的老建筑“江全泰号”一夜之间被火烧成空壳,令人无比痛心。诸如此类文物遭到破坏的情况比比皆是。对此陈子游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文物保护工作还是需要更多老百姓自发参与和实践。与此同时,他和他所在的总队也正在加强宣传,争取让更多人看到总队的工作,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文物保护的队伍。

  “山城人克服困难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在无数久远的岁月里,他们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对抗险恶的自然环境,到撑过连绵的战火年代,再到如今面临文化流失的危机,是山锻造了山城的韧劲,是山城的特质滋养了顽强坚韧的山城人。”陈子游最后铿锵有力的话语,讲出了这支队伍共同的理念。八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他们的汗水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他们不计报酬、不求名声,完全出于对山城的热爱和对文化底线的坚守而行走在文物保护战场的前线。“守护山城文化,我辈义不容辞!”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04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