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口支援新主线: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

  29年来,三峡重庆库区对口支援累计引入各类资金1500多亿元,援建教育、交通、通讯、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为库区培训各类人才5万多人次,干部交流1200多人次

  当前,重庆库区各区县正把对口支援省(区、市)的深厚情谊转化为发展动力,不断拓宽与各对口支援省(区、市)的合作广度和深度

  10月13日,万州区太龙镇,绵延数公里的长江岸边,皆是枝繁叶茂的红橘树,累累果实挂满枝头。

  这个江畔大镇在对口支援中实现了蝶变。如今,太龙镇不但拥有“中国红橘第一镇”美誉,还在宁波市的对口支援下,实施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移民安置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等12个惠民工程项目,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号召——自此,全国16个省(区、市)、7个大城市,通过项目帮扶、资金援助、人力开发、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多种途径,与重庆库区结下深情厚谊。

  10月14日至15日,第十三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支洽会)将在万州举行。29年来,在对口支援省(区、市)的倾力支援下,重庆库区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库区移民已从“搬得出、稳得住”向“逐步能致富”转变。截至今年上半年,三峡重庆库区对口支援累计引入各类资金1500多亿元,援建教育、交通、通讯、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为库区培训各类人才5万多人次,干部交流1200多人次。

  支援库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辽宁大道、山东路、河北步行街……在重庆库区,处处都有以对口支援省(区、市)命名的道路、桥梁、学校、卫生院,体现着库区人民与对口支援省(区、市)的深情厚谊。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现。29年来,对口支援省(区、市)通过资金帮扶、项目建设、技术交流、市场拓展、劳务合作、人员培训、干部交流等多种途径,全力支援重庆库区移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库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对口支援省(区、市)将无偿援助资金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管理,保证资金的计划安排和适度递增。今年,广东省及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围绕巫山县民生实事、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落实专项资金4246万元解决老百姓出行、饮水、上学、医疗等难题;山东省、沈阳市共安排资金1800万元,在忠县实施16个重点民生项目;安徽省落实援助资金1085万元,帮扶渝北区洛碛镇、龙兴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仅今年上半年,对口支援省(区、市)共计到位无偿援助资金达3.24亿元。

  立足新发展阶段,近年来,对口支援省(区、市)倾力支援重庆库区公共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天津医院)是一所全迁移民医院,由对口支援的天津市投入资金、技术援建。为提升该医院诊疗能力,去年起,天津市13家帮扶医院启动对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组团式”医疗帮扶,通过规划、管理、技术、人才的全方位帮扶,在5年内把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打造成三甲医院;辽宁省投入2000万元,在奉节县援助修建了奉节县草堂社会福利院和养老服务中心,其“供养失能、释放有能”的帮扶模式,被民政部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广西壮族自治区促成广西中医药大学与长寿区中医院建立非直属附属医院,助力长寿中医院创建国家三级中医院;吉林省农业科技学院与巫溪县联合创办乡村振兴学院,弥补了巫溪县没有高等专科教育资源的短板;宁波市滕头乡村振兴学院与万州达成合作意向,合作成立滕头乡村振兴学院万州分院,强化面向基层干部和乡村人才的教育培养……

  就业乃民生之本。如何解决移民的“出路”问题?对口支援省(区、市)利用自身优势,在库区开展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如吉林省、浙江省与重庆库区开展以培养电商创业能手和种养致富能手为目的的跨区域实战培训,宁波与库区区县联合开展养老护理培训等,不但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也为库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助力重庆库区乡村振兴

  产业空虚,曾是困扰三峡库区发展、移民安稳致富的难题。自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以来,浙江华峰集团、建峰集团、伟星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广东雷士照明、山东如意集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到三峡库区投资兴业,成为助推库区破解产业空虚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对口支援在推动重庆库区生态产业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力,帮助库区区县深入践行“两山论”,用生态颜值换来经济价值。

  巫溪县地处大山深处,山高坡陡、土地零碎。吉林省立足巫溪县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帮助巫溪县组建核桃研究所,援助中药材贝母种植加工以及山羊、生猪畜牧品种改良等高效农业项目,帮助当地村民增收。如今,核桃、中药材已成巫溪乡村振兴重要产业;江苏省大力支持云阳县打造中药材支柱企业,支持云阳云海药业产品纳入江苏省医保目录,仅今年上半年,该企业便在江苏省实现销售收入3378万元;浙江省农科院种业公司引进先进水稻制种技术,在涪陵发展水稻制种9200亩,带动当地水稻制种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户增收800万余元。

  对口支援省(区、市)还着力在库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往日的偏远山村变成美丽乡村。上海市集中资金1670万元助力万州太安镇建设全域旅游示范镇,如今的太安镇集“茶园、花园、田园”为一体,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旅休闲景区;河北省从2019年起陆续到位资金1700万余元,帮助丰都县建国村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当地1965户5190名群众因此受益;今年以来,辽宁省安排专项资金1870万元,帮助奉节县建设蔬菜小镇、鲜花小镇、中药材小镇、花椒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惠及当地12个村5600户16000多人。

  通过消费帮扶活动,对口支援省(区、市)还帮助“天生云阳”“巫山脆李”“奉节脐橙”“玫瑰香橙”等一批三峡库区特色品牌走出大山,在全国打响知名度。

  推动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

  29年来,全国对口支援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库区产业由空心化向特色化、多元化、生态化转变,移民由“搬得出、稳得住”向“逐步能致富”转变,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承上启下之年,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成为新阶段对口支援工作的主线。对口支援省(区、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区域合作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

  响应对口支援号召,浙江华峰集团自2010年落户涪陵以来,已连续启动建设项目15期,累计投资超150亿元,实现产值超600亿元,上缴税收超20亿元。目前,华峰集团已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企业和氨纶生产基地。今年,集团又追加投资71亿元建设年产40万吨己二酸、30万吨差别化氨纶项目和新材料(尼龙)研究院项目,加快了提质扩能步伐。2018年,浙江正凯集团落户涪陵,在涪陵建设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2020年3月,该项目一期60万吨顺利投产,二期计划今年底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120万吨/年,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

  近年来,对口支援省(区、市)与万州区深化合作方式,万州机场相继开通了沪万、宁万、津万、甬万、厦万、榕万、温万、杭万航线,10月12日,万州机场2021年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百万人次大关,比2019年突破该记录提前了近一个月。

  宁波市成立宁波市合作服务中心,聚集全市200多家各类商会、企业等市场主体,无偿为各受援地区提供办公、洽谈、招商等服务;浙江省发挥浙商商会的号召力和协同力,利用涪陵区位优势和商会平台功能,推动成立涪陵浙江商会,吸引237家在涪浙商入会;江苏省与云阳县协商共建“江苏云阳产业园”,承接江苏省产业转移项目,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实现共建共享;四川省积极支持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举办万达开首届创业论坛、文化旅游展演活动,开州区与四川相邻区县签订物流、网信等区域合作协议……

  当前,重庆库区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库区各区县正把对口支援省(区、市)的深厚情谊转化为发展动力,不断拓宽与各对口支援省(区、市)的合作广度和深度。

  千里峡江,正迸发出勃勃生机。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5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