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文化兴院,促进医院全面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始终秉承“诚信仁爱”的院训,坚持正确办院方向,致力文化兴院,通过文化传承凝心聚力,形成梁医特色医院文化体系,为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医院将文化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按照“强管理、抓改革、谋发展、攻难点、突重点、提效率”总体思路,以“九个一律”医院管理、“三个一批”人才队伍建设、“三年关键技术攻坚计划”“四高门诊部”和“四好住院部”建设为抓手,持续打造文化建设载体。

医院外景。

  制度文化建设

  近5年,医院狠抓制度文化建设,院领导班子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实用、管用、长远谋划的原则,针对医疗行业特性及医院特色建立了医疗、护理、行政后勤三大板块系列制度500余项、100余项奖惩措施。党政领导班子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执行,形成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共修订和新增212项制度,其中医疗制度101项、护理制度75项、行政后勤制度36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九个一律”制度(用人一律向社会公开招聘;涉及“人财物”事项和绩效分配一律集体研究决策;党委会研究事项一律向相关科室公开,广泛接受监督;涉及员工待遇一律按照政策执行;经济事项一律先审计后支付;行政后勤作息一律打卡;行后人员一律只出不进;不合理的岗位一律“消肿”),成功打造出医院精细管理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推动医院制度文化建设与发展。

  精细管理文化

  科学谋划,严格管控,实现医院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按照增收节支、科学精细的原则,自2019年以来,医院人、财、物管理全部实行“九个一律”。通过对人员、开支、成本运营的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严格管控,精减行后人员34名,行政后勤人员“消肿”20%,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三公经费和设备耗材物资和三方服务的采购价格,成功降耗增效。

  三公采购抓细抓实,2020年实现全覆盖。通过大胆改革,探索新路,细化方案,多方借鉴,阳光推荐,加强监督,充分竞争,总结经验,摸索出设备、耗材、物资、三方服务等采购的科学程序和成功经验,各项采购单价大幅度降低,大大降低了医院运行成本,既节约医保资金、造福广大患者,又降低了廉政风险。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助推节约型医院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统筹管理,结合院情合理规划,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维修改造项目,有效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厉行节约,从一度电、一滴水、一支笔、一张纸做起,形成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引进信息化管理,助推智慧医院建设。引进HIS、LIS、PACS、移动护理、智能看板等20余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患者诊疗信息数据实时共享、业务互联互通;优化服务流程,开展优质服务,引进智慧医疗机器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多功能自助一体机,推行分时段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诊间支付、扫码支付等多项便民措施,方便患者诊疗;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应用功能评为四级、智慧医院授予三级,成功打造区域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开展远程医疗,整合优质医疗资源,造福一方百姓。

  “创先争优”文化建设

梁平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组织全院积极开展重点学科、技术能手、青年精英、服务明星、优秀医师、名医名师、科研项目、综合目标管理等多项创先创优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屡创佳绩,学科发展全面,成功创建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获得重庆市授牌重点专科、特色专科7个:消化内分泌科(两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神经外科、骨科、儿科,神经内科获得“全国示范卒中防治中心”殊荣,感染科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彰显学科发展实力。医院大批业务骨干精英也奋楫争先,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医院在“建设一流队伍,探索一流管理,创建一流质量,奉献一流服务”实践中取得医院管理、临床教学、三公采购等3个“突破”,医疗服务能力、制度建设、基础设施设备、人才队伍建设、医院文化、肿瘤诊疗能力、智慧医院建设7个“区县一流”的显著成绩,促进医院全面高质量发展。

 

编辑: 许小艺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7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