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动演绎复旦大学北碚办学8年历史 电影《望道》重庆推介会举行

《望道》电影海报

  “茅屋里求学,战火中教书”,是抗战时期复旦大学在北碚办学期间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3月25日,由复旦大学发起推动、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出品的《望道》在渝举行现场推介会。电影主创团队来到英皇电影院(新光天地店),与复旦大学的重庆校友及莉莉周观影团的影迷进行互动交流。说起这部充满热血与信仰的电影,团队每一个人都十分动情,导演侯咏说:“电影里绝大多数角色都有真实原型,想到历史上那些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牺牲,会特别有感触。”

3月25日,渝北区新光天地,电影《望道》重庆推介会,导演侯咏走进活动现场。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望道》由侯咏执导,刘烨、胡军、文咏珊、王锵领衔主演,吴晓亮、奚美娟特别出演。影片以《共产党宣言》中文翻译第一人陈望道为核心,将其与挚友陈独秀、妻子蔡慕晖,以及众多亲友、学生的一生娓娓道来,向观众展示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群有志者坚守真理与信仰的热血故事。

3月25日,渝北区新光天地,电影《望道》重庆推介会现场,复旦大学校友正在认真观影。 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影片中,《共产党宣言》无疑是影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侯咏介绍,他曾建议出品方把影片的名字改叫《宣言》。“现在影片的英文名就叫《宣言》,不过我认为《望道》是一个有深意的名字。它讲述的不仅是陈望道一个人的故事,更是那个年代坚守初心的一群人,是一段关于信仰与热爱的故事。”

3月25日,渝北区新光天地,电影《望道》重庆推介会现场,电影主创团队接受现场提问。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3月25日,渝北区新光天地,电影《望道》重庆推介会现场,电影主创团队与复旦大学的重庆校友及复旦大学校友合影。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记者在观影中发现,《望道》中不少篇幅都聚焦在抗战时期的北碚。1937年,复旦大学师生从上海辗转迁移,最终在北碚建校复课。彼时,陈望道、周谷城、孙寒冰、曹禺等名师云集,2000多名青年学子蓬勃热血,嘉陵江畔,西山坪脚,轰炸机盘旋,复旦师生晨读、辩论、讲学依旧。1945年,时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陈望道还在北碚自筹资金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座新闻馆——复旦新闻馆。开馆时,门口就挂起了“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对联,这段历史也在《望道》中有所呈现。

3月25日,渝北区新光天地,电影《望道》重庆推介会现场,监制徐春萍回答现场提问。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侯咏介绍,在影片筹备期间,他和主创团队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其中,光是相关文献和书籍就整整两大箱。此外,他还带领主创一起去上海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复旦大学校史馆学习参观。“特别是我从校史馆上的一面墙上看到50多名牺牲的复旦学子名单和照片,我被那面墙所感动。”侯咏表示,他希望年轻观众在看完影片后,能理解到“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在当下的意义。

3月25日,渝北区新光天地,电影《望道》重庆推介会现场,导演侯咏回答现场提问。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此外,《望道》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当天,饰演陈望道的刘烨和饰演陈望道妻子蔡慕晖的文咏珊也发来视频,隔空送上祝福,希望影片能让观众感受到百年前的仁人志士如何守望信仰大道,指引大家坚持信仰,坚定理想。

3月25日,渝北区新光天地,电影《望道》重庆推介会现场,演员魏尊回答现场提问。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今年正在南京艺术学院上大三的学生魏尊,在片中饰演一位百年前的大学生、复旦学子杨逢林。“杨逢林是以复旦大学当时参加党的地下工作的诸多学生形象为原型,创作出来的虚构形象。通过扮演杨逢林,我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和信仰。”魏尊表示,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为了充分尊重历史真实,主创们倾注了大量心血。影片中大到建筑环境,小到服化道细节,乃至陈望道额头前的一缕白发,都是严格考据、精心设计,将观众带入那个年代当中。侯咏认为,电影里种种真实细节的叠加,加强了场景的氛围感、年代感,并且让演员获得真实感受,有助于演员塑造人物。“年代戏,不仅是回忆,更是过往的一份情怀。”侯咏称。 

编辑: 韩梦霖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46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