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烂在树上到每斤卖5元 今年万州古红桔凭啥卖出好价钱

  “还有古红桔吗?”今年春节,好多市民前往万州区太龙镇购买古红桔都扑了个空。果农魏大权乐呵呵地说:“早在节前就卖完啰,零售卖到了5块多1斤!”

  过去,万州古红桔卖价每斤很少超过1元钱,甚至到3月份还有果子挂在树上,最后烂掉。今年,万州古红桔为啥早早销售一空,并且卖出了好价钱?

  2月6日,魏大权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下称三峡职院)的20多名教师让万州古红桔走出了困境。

  曾经烂在树上的古红桔

  万州古红桔形如灯笼、色如明焰,有4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被誉为“库区柑橘活化石”“世界红桔基因库”。

  “当年很多人因为古红桔成了‘万元户’。”据魏大权的父亲,77岁的魏淑恒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家每年都要卖6000多斤红桔,每斤价格1.5元。“2000年左右,古红桔就走下坡路了,价格低,还不好卖。”说到这里,老人摇了摇头。

  三峡工程蓄水后,万州古红桔产地仅存太龙、钟鼓楼长江一带,这也是世界仅存的数万亩千年古红桔种群和优异基因库,万州古红桔传统生产系统也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1岁的何良东从小跟着父辈种植古红桔,他告诉记者,随着水果品种越来越丰富,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加上劳动力减少带来的果园疏于管理、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导致古红桔品质下降,鲜果滞销。

  2009年,何良东联系起6家种植大户,联合352户果农成立专业合作社,试图对4000亩古红桔进行提质改良,但成效不明显。

  技术支持让商品率提高四成

  古红桔产业的困境,引起了三峡职院的关注。

  “落果率达20%,商品果率只有49.5%。”三峡职院农林科技学院党总支书记丁廷发实地考察后,认为当地古红桔长期不修剪,既不方便采摘,又容易加大田间湿度,加重病虫害发生。

  2022年,三峡职院紧密对接地方产业,与太龙镇等签订校地合作协议,组建由20多名教师组成的技术团队,从“栽培-防治-加工”三方面着手,开展100亩古红桔提质增效增收示范点建设。

  三峡职院技术团队开出的第一道处方就是强化修剪,随后开展以柑橘褐斑病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栽培管理措施,同时,结合果园实际情况配送有机肥和添置轨道车开展省力化栽培。

  经过一年精心管护,现在,示范点褐斑病果实发病率由过去的60%降到了5%,产量是标准执行前的103.6%,平均单果重提高了45.6%,糖度提高了2.6%,落果率减少了18.5%,商品率提高了42%。“果大、果靓、果甜,古红桔鲜果长势达到预期提质效果。”三峡职院教师王东说。

  今年卖了个好价钱

  示范点与众不同的100亩古红桔引来路人关注,腊月初就被购买一空。

  何良东告诉记者,100亩示范点古红桔产量达30万斤,其中3万斤优良果每斤销售价格达到5元,统货价格也卖到了2.2元,这是古红桔40多年来卖出的最高价。

  “目前以鲜销为主,深加工产品很少。”丁廷发称,农产品深加工团队前期调研发现,古红桔的增值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特别是果品深加工环节较为薄弱。为此,三峡职院又组建深加工团队,尝试起果酒、果汁、果脯等系列产品研发,精油、润唇膏、香皂等化妆品研发,目前已申请专利共计30余件。

  本报记者 彭瑜

编辑: 刘文静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4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