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双减”政策实施见成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趣味滑板车、动感转转盘、毛毛虫竞走……每周一到周五下午3点半以后,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操场上便洋溢着孩子们欢声笑语。原来,该校在课后服务中安排了1小时的趣味体育运动,锻炼他们的身体,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这一幕是重庆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一个缩影。

  12月9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重庆紧扣教育去功利、去应试、去焦虑,校内校外综合施治,减负提质多向发力,推动教育回归公益、回归理性,城乡教育面貌正发生格局性变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5天、每天2小时课后服务实现了全覆盖。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今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重庆约166万中小学生及家长满意度达97.8%以上。

  校内教育提质增效

  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12月2日上午10点,重庆市巴蜀小学5年级4班的孩子们在线上写作课《——即景》,老师通过“公众号征稿”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学生们的表达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主动去发现大自然中的“小美好”,记录、分享和传播身边的美。

  据了解,“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各中小学着力推进校内教育提质增效,全市越来越多的学校从以往单方面的老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合作探究、双向启发课堂越来越多,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为了将‘双减’落到实处,我们坚持把高效课堂作为重要突破口。”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我市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全市各中小学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供行动指南。

  一方面,各校苦练教学内功,让每个学生在校内学得好、学得足。例如,谢家湾学校加强教学的个性化和针对性,做到学习任务“人人清”“天天清”“科科清”。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各有所获、各自充分发展,“彼此都不用陪跑”;大坪小学的老师们除了备好新课,还要备好练习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收获。

  另一方面,我市按照“压总量、调结构、提质量”思路,采取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缩减并达到国家要求,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被评为全国“双减”典型案例之首。

  “我们学校实施作业分层设计的方式,给不同程度的孩子布置相应阶段的家庭作业,还提供了自选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给作业完成效率高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重庆市人民小学语文老师何霞说。

  “不仅如此,各校还把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促进学生回归校园、教育回归初心。”该负责人说。

  例如,重庆市璧山中学开设书法、国画、陶艺、茶艺等100多门选修课,还成立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不同类别的50余个兴趣社团,在“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学生们发挥奇思妙想动手改造旧衣物,让他们重新焕发新光彩。

  杨家坪中学成立了足球、射箭等4支专业队伍和50余个体育社团。杨家坪中学初一13班班主任庞飞说,“现在操场上的呐喊声越来越响,请病假的孩子越来越少。”

  截至目前,全市课后服务参与教师达20.5万人、学生303.4万人,学生参与率达98.33%。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9.61%

  “过去,周末都是陪孩子奔波于语数英补习班。现在,孩子不再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家庭经济负担减轻了,孩子的空余时间增加了,可以发展兴趣爱好,我也经常带孩子一起运动、一起游戏。”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学生家长杨勇说。

  “培训乱象是顽瘴痼疾。如今,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我市校外培训治理工作让孩子和家长从中受益。”一位家长说。

  据了解,为遏制培训机构野蛮生长乱象,我市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和学龄前儿童校外培训机构,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科学引导原学科类机构注销或转型,给校外培训降温去火。

  市教委还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民政等部门,建立网上监测、部门督查、社会监督等联防联控机制,对全市2.6万家“培训”“教育”类机构全面摸底复核,紧盯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中高考前等关键节点,开展专项治理,从严查处虚假违法校外培训广告行为,严厉打击隐形变异违规行为,始终保持整治高压态势,形成强力震慑。

  同时,我市还强化培训资金严格监管。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依托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各区县自建平台为补充,对2748个培训机构、3.53亿元资金实行“预收费+风险保证金”的监管方式,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维护学生家长合法权益。

  据市教委统计,截至目前,全市154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1539家,压减率达99.61%。

  实施综合改革

  以教育观念之变推动教育方式、教育结构、教育机制之变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以教育观念之变推动教育方式、教育结构、教育机制之变,构建形成长效的教育生态体系,从根源上扭转教育功利短视问题。”提到“双减”,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在全国率先组建教育评价改革咨询指导委员会,率先实施市级集中督查和区县交叉督查,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强化学生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促进教育回归本质、回归规律。

  比如,沙坪区、江北区推动学校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质量提升机制,将区校教育质量列入改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性评估“特色发展”指标。

  同时,全市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全面取消招收推优生、保送生、特长生,严禁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笔试、面试、评测方式招生,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此外,我市还推动教育优质均衡,从根本上减少家长教育焦虑、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制造教育焦虑空间;持续探索“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长效管理经验,全覆盖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

  比如,沙坪坝区坚持东、中、西“三线并进”,引入东部主城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进驻重庆科学城、国际物流城、井双新城、上新新城办学,实施以沿地铁环线优质教育圈和沿嘉陵湾区、沿科学大道、沿歌乐—中梁新时代优质教育拓展带为支撑的“一圈三带”全域教育优质发展战略,实现公民办中小幼集群办学全覆盖。

  云阳县成立12个教育集团和9个区域型学区,实现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全覆盖,将城区优质学校与乡镇薄弱学校组建城乡帮扶教育集团,有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占比超80%,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比例达到符合交流人员的25.74%,优质教师交流比例达到24.73%,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规定比例要求。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双减’工作成果,努力提高校内教学服务质量,加大校外培训治理力度,切实把‘双减’工作推向深入。”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

  重庆日报客户端张凌漪 

编辑: 曹妤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9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