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重庆,秋意渐浓。王海诺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
说是“办公室”,其实是重庆市高校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测控创新研究群体所在的实验室。
王海诺在这里研发磁场驱动型智能仿生柔性抓手项目(以下简称“柔性抓手”),前不久成功晋级了由人社部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
儿时“拆家”喜好
成为如今创业项目
王海诺是重庆邮电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0级学生。“小到手电筒,大到坏了的洗衣机,我就喜欢把它们拆掉再重新组装。”王海诺说,自己很幸运,从小的爱好如今转变成了创业的项目。
王海诺的参赛项目,是一款磁场驱动型智能仿生柔性抓手。它以磁敏橡胶为基础,通过模仿人手结构,解决了传统机械手刚性致损、无法感知等技术难题。
也就是说,这双机器“抓手”,既可以提举重物,还可以抓取易碎的玻璃甚至是鸡蛋。
目前,王海诺团队已完成产品检测、科技查新、应用转化评价等,并确定可进行工业应用,预计在2024年完成公司注册进行产品生产。
导师“一对一”护航
创业信心倍增
全国赛重庆选拔赛中,王海诺的项目在众多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参加全国选拔赛的入场劵。
“市人力社保局对参赛项目进行全方位挖掘选树、层层遴选,并组织专家、导师对参赛项目进行赛前培训和‘一对一’指导,让项目更优化。”王海诺回忆说。
“集众多功能于一体的柔性抓手,目标客户是谁?”
“抓手可以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
培训中,面对创业导师的一连串发问,原本自信满满的王海诺却陷入思考。
“大学生创业,其实存在盲目性。”王海诺坦言,由于社会经验有限,又无人指导,导致出现对未来迷茫,信心不足等问题。
王海诺说,在参加重庆选拔赛前,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只为让机器“抓手”的功能更丰富,而却忽略了创业的关键所在——目标客户和商业价值。
“真的多亏创业导师,让我们一下子抓住了创业的核心,少走了好多弯路。”很快,王海诺和团队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对自己的创业项目的商业策划书进行精心修改。同时,导师还为其项目分析梳理出一条完整的商业链,明确了产品的商业模式——以客户为主,做针对性的定制服务。
培训、辅导、修改、讨论……在重庆人社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王海诺信心倍增,他带着柔性抓手项目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初赛,以小组第十的成绩晋级总决赛并获得青年创意组全国30强。
开展创业活动135场
带动就业近10万人
眼下,让王海诺很期待的是,他即将在全国赛场上展示自己的项目。
“如果没有重庆人社部门搭建参赛平台并给予贴心帮助,我们这群‘00后创业者’很难在全国这么多优秀项目中晋级成功,走上这个‘全国舞台’。”王海诺说,他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让更多人了解他的项目。“这对我们未来的创业发展肯定有大帮助!”
从迷茫的初创者,到现在信心十足地向全国总决赛发出冲击,王海诺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他的创业路一定能取得成功。
据了解,2022年以来,我市开展创业活动135场,形成“选、塑、展、洽、扶”相结合的创业活动模式。特别是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重庆市选拔赛暨重庆市第六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共挖掘1666个优质创业项目参赛,带动就业近10万人。赛程中同步开展实地指导、融资助力、创业联盟资源对接等服务活动,为参赛项目助力、助资、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