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兴隆镇智慧种苗工厂智能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对蔬菜种苗进行管护。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新华网重庆9月27日电(韩梦霖)进入9月下旬,重庆各地抢抓晚秋生产,抢种补种秋季蔬菜,保障和丰富市民的“菜篮子”。优质的种苗是保障丰收的前提,在重庆市渝北区兴隆镇智慧育苗工厂内,230多个苗床整齐排开,近100万株的速生蔬菜种苗开启了快速培育生长过程。
智慧种苗工厂现场负责人仇明国介绍,近期,该工厂收到的订单量激增,培育的蔬菜和花卉种苗供不应求。渝北区兴隆镇新寨村智慧种苗工厂建于2020年,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各类蔬菜、花卉、茶叶及其它各类经济林木优质种苗。
智慧种苗工厂内的自动化播种流水线。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智慧种苗工厂内,种苗培育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实现了降本增效。在播种车间,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一小时可播种16万粒种子,一天8个小时可播种120万粒种子,相当于60到70个工人的播种效率。
AGV牵引机器人将种苗运输到智能温室大棚内。新华网 耿骏宇 摄
完成播种后,种子会被送进“人工光发芽车间”进行催芽。在这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键设定”的方式,精准调控发芽车间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参数,跟传统催芽方式相比可节约10至20天时间,发芽率也更高。
智慧种苗工厂还引入了AI自动选苗补苗机器人,可实现自动补苗,每小时选苗补苗6500株以上,是人工补苗效率的10倍。完成选苗补苗后,种苗会通过AGV牵引机器人自动运输到工厂的智能温室大棚内。这里也同样运用了很多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包括“人工光+光照”系统、空气加温系统、水平循环风扇系统、智能肥水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等。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就可以设置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并通过电脑实现远程监控,让种苗始终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中。
智慧种苗工厂内的智能肥水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新华网 耿骏宇 摄
“这些智能化设备可以为我们节约20%左右的人力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30%。整体算下来,种苗从发芽、生长到出栏,可以节约20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智慧种苗工厂现场负责人仇明国表示。该工厂培育出的种苗存活率、挂果率比传统栽培方式更高,种出的有机蔬菜品质也更好。
目前,该智慧种苗工厂第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数十万亩蔬菜基地用苗及其它经济作物种苗,将进一步带动渝北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智慧种苗工厂只是渝北区近年来推广山地特色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兴隆镇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新华网 耿骏宇 摄
在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的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内,一根根细长的黑色滴灌管沿着一棵棵柑橘树整齐地排放着,每棵树下有4个滴头,通过滴头,水和肥料精准滴灌至作物的根部,使作物更好地吸收水分和营养。相比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这套滴灌系统省力又高效,大大节省了水和肥料。
山腰上的“小气候监测站”内布设了多个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果园内的气温、湿度、风速、降雨量、光照强度等数据信息,让柑橘生产和品种培育实现“气候信息早知道,生产作业有准备”。
山坡下,工作人员远程点击鼠标,果园的所有信息,从种植规模到树种树龄、土壤环境到长势分析,都在“无人果园数字平台”的大屏幕上一览无余……该平台是依托无人机近地遥感,三维建模等技术搭建数字化地图,分辨精度达到5厘米,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准数字化管理。
大盛镇副镇长张何欢表示,通过数字无人果园的建设,管护费用降低50%以上,亩均节约化肥使用量10公斤以上,一级果品率提高40%以上,果园亩均增收达800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益稳步提高。
植保无人机在大盛镇青龙村的无人果园内喷洒营养液。新华网 耿骏宇 摄
在重庆,还可以找到许多智慧农业新场景。近年来,重庆市充分立足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开展智慧农业技术攻关,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已建成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52个,智能化与产业发展融合不断深化。从做“体力活”到干“智力活”,从收成“看天气”到增收“靠技术”,手机、无人机成为“新农具”,数字、信息成为“新农资”。“数字引擎”驱动下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正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