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德法相伴”助力残疾人保障合法权益

主讲人检察官陈栩正在讲解《民法典》。

  23日,重庆市残联“德法相伴”普法宣传教育进区县专项培训会举行。培训会上,主办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民法典》等相关内容,以“手语为主,字幕为辅”的形式,向残疾人朋友和残联系统工作人员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

  “《民法典》中,与残疾人相关的条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助残条款’,可以直接看出和残疾人朋友的权益相关;一类是‘隐形助残条款’,比如一些和老弱病残孕相关的条款。残疾人朋友一定要多学习《民法典》,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培训主讲人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员额检察官陈栩说。

  培训现场,陈栩还以“摆龙门阵”“聊家常”的方式,结合相关案例,讲解了残疾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如何保障自己的房屋居住权、如何签署公平公正的劳动合同等内容。同时,陈栩还就残疾人朋友关心的如何避免家庭暴力、如何维护夫妻共同财产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这次培训让我深入了解了与残疾人相关的法律法规,残疾人群体是一个需要社会关爱、帮助的弱势群体,但我们自身要遵纪守法,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活动现场,参与培训的残疾人张丽(化名)说,希望能多举办此类培训班。

  据悉,目前重庆市残联已举办“德法相伴”普法宣传教育市级培训5场,包括进市聋协、进区县、进企业、进特校等,惠及400余名残疾人。此外,市残联还借助“全国助残日”“国际聋人日”等节点,分别在渝中区、沙坪坝区、大足区、两江新区等多个区县开展线下普法宣讲活动,现场进行法律咨询,设立活动展架,发放宣传资料。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02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