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秀山有座古堰至今仍灌溉万亩良田

  巨丰堰主渠、永丰堰主渠和泥河形成独特的水利“立交”景观。通讯员 罗治洪 摄/视觉重庆

  9月21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乌杨街道蚂蝗村,泥河(平江河支流)穿村而过,静静流淌。

  河岸,永丰堰干渠向泥河下游延伸;干渠上方6米处,巨丰堰干渠经三拱桥渡槽跨河,向平江河下游伸展。

  一条河,两道渠,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立交形态。

  这是秀山巨丰—永丰古堰,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距今已255年。两百多年来,巨丰—永丰堰始终发挥着灌溉供水功能,至今仍灌溉秀山清溪场街道、乌杨街道1.6万亩良田。

  清朝“改土归流”后兴建

  巨丰堰—永丰堰灌溉工程为何出现在秀山?这与秀山的土司制度息息相关。

  秀山位于重庆与湖南、贵州、湖北的交界处,远古至清朝末年,秀山“处蜀僻远”,为“百里阻荒”之地。元明时期,秀山实行土司制度,统治者把秀山划为“生苗”区,并下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令。

  清雍正年间,秀山实行“改土归流”,结束了800余年的土司统治,禁令废除。由于秀山人烟稀少、土地广袤,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县后,大批汉人迁入。

  《秀山县志》记载了当时人口的激增——乾隆九年,计户一千五百七十,口如之。二十九年,户增四千五百六十八,口增六千一百三十八。

  迁入后的汉人开荒种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激增。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秀山当地居民请官府丈量田土面积,集资修建了巨丰堰。秀山县水利局党组成员龙祖华介绍,最初的巨丰堰只有10公里,灌溉面积3000亩,后经历代培修、扩建、改造,渠系扩大到23.5公里,灌溉面积1.2万亩。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秀山又拦泥河(平江河支流)水筑坝修建了永丰堰,经过不断扩建改造,渠系18公里,灌溉面积达到4000余亩。

  巨丰—永丰古堰修建后,对当时的秀山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据《秀山县志》记载:“平茶地坝,月旗数里,沃壤连塍,以饶衍名一县。其巨丰永丰二堰,并万金之工也,平渠引溉,利润千顷,故附郭西北诸乡,膏腴偁最。”

  龙祖华介绍,巨丰—永丰古堰虽经历过十余次维修,但工程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目前仍在发挥灌溉功能,渠堰总长41.5公里,灌溉面积达1.6万亩。

  古代丘陵山区科学利用河流的典范

  龙祖华告诉记者,巨丰—永丰堰不但沿用至今,还留存有两座拦河坝、传统圆木叠梁闸、渠道、五拱桥渡槽、三拱桥渡槽、相关碑刻等遗产。“虽建于200多年前,但却处处体现着科学性。”

  9月21日,秀山县清溪场街道芒洞村芒洞桥,巨丰堰渠首。平江河上,一道拦河坝斜向而建,将河水引流到芒洞桥一侧的巨丰堰取水口,源源不断地流向巨丰堰渠系。

  历史上,巨丰堰渠首曾两次上移,以抵消平江河河床下切的影响。但拦河坝的设置仍摒弃了常见的横向修建方式,沿用了建坝之初的斜向修建。这是为何呢?

  龙祖华告诉记者,拦河坝斜向引流,将原先顺着自然河道流淌的河水全部引向一侧,河水流速得以加快。这样,在枯水期能保证更多的河水被引入巨丰堰干渠;汛期的河水裹挟着泥沙而来,流速越大泥沙越不容易沉积,在进入取水口前便能通过排沙闸冲走下泄,从而实现干渠“多引水,少引沙”。

  渠首的排沙闸也延续了传统,由一根根直径15—20厘米的圆木横着向上堆积叠成,每根圆木上都有可供拉拽的铁环。“这是古代水闸通用的木叠梁闸形式。”龙祖华介绍,通过人工增加(减少)圆木,可以实现水位调蓄的功能。历史上,当地居民在枯水期通过减少原木降低拦河坝水位,为平江河河道补充来水,保证了平江河基本的生态流量。

  两百多年前便实现高水高灌、低水低灌

  有了巨丰堰,为何要修建永丰堰呢?龙祖华介绍,巨丰堰、永丰堰所在的清溪场街道、乌杨街道灌区,自古以来便是秀山的粮油基地。巨丰堰在投入运行后,解决了丘陵山区高区的灌溉问题,但低区的灌溉缺水仍然存在。为此,当地居民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修建了永丰堰。

  永丰堰引的是平江河支流泥河水,筑拦河坝的所在地就是现在的乌杨街道蚂蝗村三拱桥下。当时,巨丰堰已通过三拱桥渡槽实现跨泥河,永丰堰又正好从桥下通过,加上旁边流淌的泥河,形成了“三层立交”的奇观。

  通过充分利用平江河的自然落差以及所需灌溉范围分级拦河引水,巨丰堰、永丰堰早在200多年前就轻松实现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立体灌溉模式。

  永丰堰建成后,由于泥河水量小,来水不够,当地群众强烈要求扩建。于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秀山新建黄角堰,引平江河水为永丰堰补水,不但将灌区面积从近千亩扩大到4000亩,也避免了泥河因缺水断流。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会长谭徐明告诉记者,在常见的灌溉工程中,要实现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大多通过盘山渠道等方式实现。像秀山巨丰堰干渠、永丰堰干渠这样出现一高一低两条渠道立交,产生条件极其苛刻,在古代少之又少,在至今仍在正常使用的古代水利工程更为罕见。

  代表重庆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据了解,目前,秀山县正积极开展巨丰—永丰古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工作。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从2014年起主持评选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截至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已达26处,是世界上灌溉类型最丰富、工程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专家认为,巨丰—永丰堰是深丘平坝地区特有的在山区型河流上引水的灌溉工程,在渠首设计、渠系分布、以渡槽为核心的关键工程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特性,是丘陵山区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此外,巨丰堰的修建伴随着土司制度的终结和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大量内地汉人迁入了秀山,巨丰堰的修建保障了秀山土苗汉民族聚居过渡期的粮食供应,对维护当时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价值。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