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前期“双减”工作治理成果,渝中区严格落实教育部部署,念好“早全严防正”五字诀,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护苗”暑期专项行动,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平安、愉快、有意义的假期。
安排部署突出“早”
专项整治启动“早”。2022年6月在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步入尾声之际,渝中区坚持工作要求不变,坚持整治常态化,立即启动“校外培训专项整治•暑期集中攻坚行动”,及时召开工作大会,部署全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办学规范、安全领域的自查自纠,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整改安全隐患。
联合查处部署“早”。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区教委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委、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区税务局组建联合执法检查组,暑假前全面部署联合检查。部门、街道、社区确定专人,通过“进圈入群”,互通有无,高效沟通。
随机督导开展“早”。发挥校外培训督导机制作用,开展校外培训随机督导,加强暑期督导频次,实行包保责任制,划定8个督导责任片区、包干到人,加强随机督导力度。
线索摸排突出“全”
“三级排查”全覆盖。发挥街道、社区、网格员三级动态排査制度,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拉网式巡查检查,严防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问题发生。
接受投诉全天候。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确立专人接听,鼓励群众举报投诉,加强对违规线索的收集、排查,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举报渠道全方位。发挥“12345”“阳光重庆” 等网络问政平台作用,多平台、多渠道搜集违规线索,积极对接网信办关注网上舆情反映,及时协调处理。
查处违规突出“严”
渝中区严厉打击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研学”等名义打“擦边球”进行变相违规开展学科培训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非工作时间时时严查。建立非工作时间执法值班和巡查制度,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周末节假日均安排执法人员值守和巡查,接到群众投诉后,快速跟进处理,确保时时刻刻有人查,有人管。
重点区域处处严查。结合群众反映,通过分析研判确立变相违规开展学科培训集中区域、重点机构。联合执法检查组,坚持每天对集中区域、重点机构进行巡逻检查。
投诉举报件件严查。实行投诉处理首接负责制。执法人员接到家长投诉后,即为投诉处理第一负责人,建立处理进度台账,全程跟踪,电话随访,直至处理完毕,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同时,充分发挥渝中区校外培训公益法律咨询服务专家库作用,为学员、家长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群众依法依规维护自身权益。
风险隐患突出“防”
安全巡查“强三防”。严格按照“九项规定”的要求,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对全区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建立问题台账,督促机构整改落实,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严防校外培训机构安全事故发生。
核查资质“防违规”。实行教师信息公示制度,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及从教人员基本信息及资格证明均在机构显著位置公示。建立校外培训行业教师准入核查制度,全面核查从业人员犯罪记录、执业资质、师德师风情况等。
资金监管“防跑路”。辖区内所有培训机构全部实行“第三方预收费托管+最低余额”穿透式监管,实行“一课一销”,全面使用规范培训合同,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渝中区第三方资金监管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全区所有合法校外培训机构已入驻,已上架非学科培训课程554个,后续将按教育部要求统一接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
宣传引导突出“正”
开好“一次会”,营造正面氛围。落实家校共育,开展一次“双减”专题家长会,广泛宣传国家“双减”政策,营造积极正面舆论氛围。
发出“一封信”,树立正确育人观。每学期期末,坚持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发放《学生参与校外培训告家长书》60000余份,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提醒家长校外培训存在的风险,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校外培训作用,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育观、成才观。
制作“一块牌”,落实正向告知。渝中区教委已为全区校外培训机构统一制作信息公示展板100余块,公示证照、温馨提示、举报电话、收退费办法、监管账户等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渝中区将继续围绕“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总目标,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巩固治理成果,为深化“人文渝中,尚品教育”建设构建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