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永川母亲河的重生之路

  5月7日下午,在重庆市永川区“三岔河”河面上,65岁的钟景模头戴安全帽、身着救生衣、手持长竹竿,正划着清漂船来回穿梭在河面上,打捞河道内的漂浮物。

  钟景模是一名清漂工,从事河道清漂工作已有8个年头。每日清晨7点,他准时开始清漂作业,沿着“三岔河”河岸清理有碍景观、影响环境卫生的漂浮物,日复一日地辛勤劳动,守护着河水清澈。

  位于永川区老城核心区的“三岔河”,临江河三条支流在此交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颖绿荞 摄

  “三岔河”位于永川区老城核心区,因临江河的三条支流——来苏河、跳蹬河、玉屏河在此汇聚,被当地百姓俗称为“三岔河”。这三条支流汇聚,穿城而过,形如篆文“永”字,永川因此得名,“三河汇碧”也成为永川城市的一道独特景观。

  永川位于长江上游北岸,临江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也是永川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临江河永川段全长88公里,流经13个镇街54个村居,承载着饮用水和土地农用水等重要功能,是百万永川人民的“母亲河”。

  再现“三河汇碧”

  永川因水而生、因水而成、因水而兴,具有独特的山水园林城市基础。穿城而过的河流,将永川城区分成几个板块,城市居住环境十分优越。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百姓在河里洗衣、垂钓、游泳。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加之临江河流域管网缺失、污水直排等原因,曾经清澈见底的临江河永川段污染加剧,一度成为老百姓避之不及的脏水河、臭水沟。

  53岁的朱小红对此深有体会。

  “以前三岔河河面漂浮物多,河边商户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使这里形成了一个污水沟,臭气熏天。”朱小红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她在“三岔河”河边居住已有20余年,此前整个片区“脏、乱、差”现象突出,居民怨言很多。她说,2019年三河汇碧片区整体改造后,不仅河流得以治理,河边还打造了文创街区,老年人常来河边广场跳舞,年轻人也喜欢到文创街区的“玉屏书院”读书休闲。

  三河汇碧文创街区“玉屏书院”吸引读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颖绿荞 摄

  如今三岔河重回“碧水穿城过”的历史景象,这得益于2017年永川区全面开展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将此作为全区“一号民生工程”。

  实施“精准治污”

  “我们采取‘源头截污、河内清淤、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治理思路,对临江河进行治理,使得水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蒋洪林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2017年永川区打响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当年基本消除永川城区黑臭水体,经过多年努力,临江河水质由2017年劣五类、2018年五类提升到了2019年四类、2020年三类水质,至今稳定保持在三类水质。

  兴龙湖是临江河的重要补水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颖绿荞 摄

  据介绍,永川区累计投入资金22.5亿元实施“三大工程”,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一是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工程。2017年以来,新建城乡污水管网335公里,维修和雨污分流改造城区原有管网704公里,5个工业集聚区累计建成污水管网116.7公里。二是实施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工程,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站)89个,实现全域污水处理全覆盖。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城区河道清淤26.65公里,实施城区河道生态修复16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根据排查发现的各类污染问题,永川区依法开展养殖业、工业企业、食品小作坊、餐饮业、农贸市场、城镇排水、化粪池清掏和农村黑臭水体八个专项整治,全面规范排污行为。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蔡兴隆介绍,近年来,永川区累计整治各类面上污染源30956处,使“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的水生态环境逐年呈现。

  河长“层层压实”

  沿岸垂柳依依,河面碧波粼粼,河里的美人蕉、睡莲竞相开放。

  这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红旗河棠城公园段看到的景色。

  红旗河也是临江河的其中一条支流,流经棠城公园,该段紧邻永川新城地标建筑“天一阁”,是游客喜爱的“打卡地”。

  清漂工在红旗河棠城公园段清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颖绿荞 摄

  “改造前河水又脏又臭,老百姓怨言很多。”重庆市永川区中山路街道棠城社区党总支书记、红旗河棠城公园段河长邓顺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红旗河治理前水质是劣五类,加之棠城公园段违规搭建而成的夜市美食街,存在污水直排和垃圾处理不规范问题,更加剧了红旗河的环境恶化。

  自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永川区深入落实河长制,建立区级、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三级河长,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河长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湖管理保护目标,制定河道水环境治理“一河一策”方案,并开展常态化巡河和每月“固定河长日”活动。

  “区级对镇街有考核,镇街对村社区有考核。”邓顺义说,每位河长的工作均要纳入考核,每次巡河时,需要登录“智慧河长”手机客户端,开启巡河轨迹管理功能,并及时记录所有巡河情况。

  据介绍,永川区在重庆市范围内率先将河长制调整完善为河段长制。其中,临江河流域内确立区级河段长32位、区级部门河段长78位、镇村河段长422位。

  科技赋能“智”污

  在永川区智慧城市数字指挥大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大屏幕上正滚动播放水监测和大气监测的报警来源、报警类型、反馈状态,现场工作人员正通过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进行数据分析。

  永川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建成并试运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颖绿荞 摄

  永川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已于近日试运行。该平台包括生态环境监测感知体系、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生态环境综合展示平台等内容。

  “我们平台利用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基于卫星遥感、高密度监测设备,通过构建水环境感知监测体系,融合水文、工业生产、互联网等多源大数据,建立水环境监管体系,为精细化管控提供系统科学的决策支持。”永川区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项目经理张子良介绍说,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运算,可以及时将报警信息推送给前端巡查人员,避免执法人员“跑断腿”的现象,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效率。

  据介绍,该平台水环境监测中所采用的水基因图谱精准溯源技术能够对污染水体进行实时溯源,动态更新污染源档案,实现水污染重点区域报警与监察反馈功能“自我学习、自动更新”。

  “比如永川区一处工业园区的污水管网发生破损,致使污水从管网中流出,我们下游的监测站点会在第一时间检测出水质发生明显变化。”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局水污染防治科科长任小波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说,当我们接收到报警信号后,马上会组织人员对破损的污水管网进行整改。

  在永川区智慧城市数字指挥大厅,工作人员利用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进行监测、分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颖绿荞 摄

  任小波谈到,永川区在区内重点河段设有监测设备,可以对河流断面进行实时监测。

  “此前没有设置监测站点时,一旦出现污水排放,我们只能在河水出境时监测到,那就为时已晚。”任小波说,永川“智慧”治水一是体现在水质监测点的铺排上,二是体现在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上,一旦监测到污染物,可以随时发现,并根据系统搜集的大数据,分析污染物扩散速度,第一时间进行相应处理。

  治水也是治城

  临江河是永川“清河道,治污水”的一个缩影。

  2020年2月起,永川区结合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千沟万塘”清水行动,将永川区9000余个坑塘和1000余条沟渠纳入排查范围,最终将612处问题沟塘纳入整治范畴,采用截污、清淤、实施水生植物栽种等生态修复措施,使水质得以明显改善。

  “千沟万塘”清水行动疏通了次级河流“毛细血管”,也带动城市环境和生态治理大幅改善。

  “在改善水质同时,永川大气环境质量也显著提升。”蒋洪林介绍说,2021年永川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4天,居重庆市前列。

  通过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永川区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也推动着该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来年,永川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使之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理想安居乐业之地。沿河人文环境和生态宜居环境,不仅增加了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和对家乡的热爱,也吸引了长城汽车、雅迪电动车、新领先医药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入驻。

当前,永川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2021年永川区GDP达到1144亿元,总量位居重庆市第7位。

编辑: 韩梦霖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7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