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留改拆增” 重庆: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新华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当前,重庆正坚定不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美丽家园。那么,重庆是如何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取得了哪些成效?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杨治洪和大家一起交流重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有关情况。

  杨治洪:各位网友好,主持人好。很高兴今天在新华网与大家一起交流我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有关情况。

  主持人:好的,欢迎杨主任。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已经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请问杨主任怎样认识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辩证关系?

  杨治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新,也没有永恒的旧,新和旧的界限是相对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所谓新和旧,不是指固定的某个或某些事物,而是指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同一发展序列中诸事物之间彼此交替的关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这二者的关联同样不能对立的看待,需结合城市客观发展的规律辩证地去认知。

  譬如共生的概念,他指的不是城市空间中新与旧之间简单的一唱一和关系,在如何确定城市更新中新旧的存在比例,要从文化重塑、文脉延伸、空间重构、功能转换、氛围营造、语言传承等角度出发,合理判断未来城市发展中新旧共生关联率,在新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其中,对待老的空间就是通过改造以期旧有空间适应新空间,让“新旧”之间得以延续、传承。但更新改造不能以脱离“旧”为目的,以创“新”为目标,将新旧概念相互割裂开来。而是应遵循“旧”物生“新”的原则,从空间形态置换,人文情感的营造,历史文脉的延续,场所精神的再生出发,从而塑造出新旧共生的空间营造模式。

  我市坚持科学把握城市更新中的“留改拆增”,“留”是留下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留下老城的格局和肌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留记忆、传基因”,如渝中区立足“母城”独特的人文本底、山水本色,精品打造湖广会馆等3个历史文化街区、十八梯等9个传统风貌区、鲁祖庙等11个山城老街区,精心实施149处文物、42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改”是通过改造解决城市功能衰退问题,聚焦城市低效空间和老旧功能片区,加大力度推进闲置土地和闲置建筑的再开发利用,重新焕发活力。如沙坪坝区利用鸽牌电缆厂旧址,通过对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留存工业记忆的同时,植入设计创意、办公休闲、文化艺术等新业态,现在作为重大设计总院的办公场地,实现功能转型升级。

  “拆”是通过拆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腾挪空间,进一步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完善现代城市功能。

  “增”是以解决严重影响居民安全和居住功能的问题为重点,补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构建社区居民十五分钟生活圈,如北碚区南京路片区,综合实施建筑空间立面提升、地下管网整治、优化路网交通、配建社区公园、增设慢行系统、修建停车库等系列举措,实现“老小区换新颜 老街坊笑开颜”。

  主持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庆的整体思路是什么?

  杨治洪:城市更新核心是人,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紧紧围绕解决老百姓实际需求,充分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确保“面子”好看,“里子”好用,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更新是一项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的工作,是一篇“常更常新”的大文章,重庆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始终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切实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决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急功近利,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大规模增建、大规模搬迁,严禁随意砍伐老树古树大树,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用好城市体检工具,围绕“建立一套政策体系、创新一套审批机制、探索一套投融资模式、实施一批试点示范项目”,着力提升“产业、功能、环境”,科学配套“财政、税费、金融”,充分协同“政府、企业、市民”,保持久久为功的定力,善用绣花功夫,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主持人:随着城市发展,各种“城市病”不断出现。您刚才也提到了“要坚持用好体检工具”。在城市体检方面,重庆有哪些探索?

  杨治洪:重庆市连续两年入选城市体检样本城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通过 “建机制、强保障、筑体系、扩影响、查病灶、抓应用”六步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城市体检重庆实践在全国推广。

  开展城市更新专项体检试点,打通城市体检助力城市更新路径。选择中心城区中的江北区开展城市更新专项体检试点,首先,以区级城市体检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城市更新基础数据,建立包括土地、建筑、文化资源等12类城市级更新体检数据目录,收集200多项源数据,建立城市体检更新数据库,摸清城市现状问题与更新资源家底,同步搭建城市更新信息平台,实现数据汇集。

  其次,根据满意度问卷调查与居民提案,分类梳理出183条停车治理、89条公园绿化完善、117条配套设施增补的居民意见与建议,并同步识别空间位置,形成“具体问题+精准定位”的居民意见库,全面掌握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第三,基于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的要求,从全面系统体检与精准识别问题两个方面设计指标诊断表,开展定向纵深诊断分析,找到江北区游憩体系不完善、停车位紧张等需要实施更新的“城市病”。

  最后,通过更新信息平台将居民意见库和指标诊断发现的问题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与标图定点,按照“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原则编制更新任务清单,纳入江北区3个更新片区策划底线管控,辅助生成19个更新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打通运行机制。及时总结江北区城市更新专项体检试点中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将“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与城市更新涉及的基础数据调查、更新规划、片区策划、项目计划、绩效评估等工作充分结合,分类开展专项体检,建立“两库一体系一机制”,即更新数据库、居民意见库、更新指标体系、项目评估机制,逐步构建“摸家底、纳民意、找问题、促更新、评效果”工作流程,推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工作闭环运行。

  主持人:刚才杨主任介绍了重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总体情况,具体的项目进展情况如何?

  杨治洪:2021年,我市在主城都市区启动了31个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中心城区24个)。2021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城市更新行动中沿用过渡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倾向进行纠正。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同时扩大试点范围、丰富试点类型、加强示范效应,市住建委牵头开展了城市更新项目库调整和增补申报工作,将更新项目划分为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老旧商业区、历史文化区及公共空间等6类。目前我市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达103个,其中全投运项目26个、部分投运项目18个、处于实施阶段项目24个、策划及前期阶段35个。

  2022年3月25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更新项目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更新项目入库条件、申报入库流程、项目监督管理等内容;3月30日,发布了《重庆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明确更新工作定位、路径、底线和技术要求等内容。各区县政府正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准备城市更新项目。

  主持人:有哪些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值得市民期待,请分享一下。

  杨治洪: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重庆已建成一大批城市更新项目,比如,戴家巷、山城巷、金刚碑、紫薇路商业街、“九街有个单位”等已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休闲游乐打卡好去处。重庆城市更新项目还远不止于此,还有许多值得大家关注和期待的项目,鉴于时间关系,我重点为大家推荐几个。

  一是渝中区东村56号城市更新项目,项目集特色民宿、文创办公、文化展示展览、创意市集、餐饮休闲为一体,为客户提供重庆特色文化体验服务,目前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即将开放投运。

  二是南岸区铜元局重庆时光小镇项目。项目聚焦“新金融”,配套“新消费”“新文化”理念,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公交站场、绿地等配套设施,打造重庆历史母城滨江沿岸经济特色鲜明、开放共享的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更新项目典范。

  三是渝北区花卉园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以“一园绽放 漫城花香”为主题,整合花卉园大社区,从“宜居、宜业、宜游”三个方面入手,打造重庆核心主城区新IP,构筑新的城市名片。

  四是永川区龙王巷片区城市有机更新改造项目,项目综合运用“留、改、拆、增”多种措施,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生活功能,尊重并传承永川龙王巷街巷历史脉络体系,保留城市历史文脉和街巷肌理空间,打造城市时尚文化新名片,从经营城市的角度丰富城市底蕴。将片区建成为具有永川历史文化特色的集文化体验、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五是涪陵区南门山片区改造项目,项目基于“修旧如故、保护为主”的思路和“以史修街、以文建街、以商强街”的发展理念,将涪陵历史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现代旅游、新型业态相结合,增强涪陵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将建设成为涪陵人民留存老城记忆、寻觅乡愁、寻找情怀的故地。

  主持人: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备受关注,如何强化历史文化保护?

  杨治洪:”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优秀的人文精神积淀。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享誉世界的三峡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战文化、彪炳史册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形成了重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历史文化。

  我市将“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彰显城市文化内涵”作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将历史文化区作为五大更新类型之一。在编制片区策划方案时,要求对历史文化保护进行专题分析,明确片区历史文化发展特色,提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策略,落实各层次保护规划的保护范围、保护要求,提出保护更新与利用措施;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时,要求对历史文化保护进行专题分析,对具有保护意义、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明确保护对象和分布情况,提出对象分级和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提出整体保护原则和重点任务,提出保护利用和更新实施的主要措施和相关管控要求。

  主持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下一步重庆有哪些计划?

  杨治洪:我们将以“纵深推进城市更新,比肩全国第一梯队”为工作目标,坚持“权限下放、守好底线、抓好统筹、做好服务”的基本思路,系统谋划如何在推进过程中继续把“接力棒”跑好,奋力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高效推动城市更新工作。

  一是逐步健全城市更新政策制度体系。开展城市更新立法工作,持续完善“1+2+N”城市更新政策技术体系。在《重庆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城市更新相关技术标准,指导城市更新规范有序实施。会同相关市级部门探索项目“平面”审批模式,持续推动研究出台涉及土地、规划、园林绿化、财政支持等配套政策,逐步构建政策“工具箱”。围绕如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流”,开展城市更新项目产业赋能研究,推动建立产业导入和培育机制。

  二是全力推进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建设。支持渝中区、九龙坡区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试点城市“按季度报送试点工作进展”的工作要求,及时报送试点经验和成效,呼吁针对试点过程中先行先试的举措予以支持,并争取纳入国家城市更新政策技术体系。

  三是积极拓宽城市更新资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资金支持,设立城市更新资金池,对各类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项资金切块归并、打包整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成立城市更新基金,推动建立“投、融、建、运”城市更新一体化投融资模式。加强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力度,用好国家政策性金融和市场金融对城市更新的支持政策,积极探索信贷金融新产品。

  四是加快搭建城市更新交流合作平台。适时举办城市更新论坛,发布城市更新项目机会清单,发布2022年重庆城市更新发展报告,成立智库联盟,与国开行签订城市更新金融合作协议,搭建综合性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各类资源要素互动。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组建城市更新专家库,开展“三师一家”进城市更新项目活动。

  主持人:通过今天的访谈,相信大家对重庆城市更新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于重庆城市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品质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城市也将变得更加美好!感谢关注!再见。

编辑: 彭祎琦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0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