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针对跨界河流治理,川渝从“各管一方”向“联防联控联治”转变的背后,如何从制度和机制上破解跨流域、跨部门管理和治理瓶颈?
任丽娟: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水系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有81条,流经100多个地市和区县,河流总长度1万多公里,相当于地球周长的四分之一,最终注入长江汇入三峡水库。近年来,我们坚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大逻辑下,从制度破题、从机制解题,奋力书写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水生态篇章。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一”。
一是“一盘棋”谋划。我们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总指南、总依据下,与四川省联合发布《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护联合宣言》,联合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合作备忘录》《深化川渝两地水生态共建共保协议》《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等,协同推进河长制和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从制度层面、系统角度谋划川渝河长制工作。
二是“一条心”合作。深化联席会议、河流共治等9项联合机制,搭建了“信息互通、联合监测、数据共享、联防联治”工作平台,联合开展了川渝跨界河流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和川“清四乱”专项行动,步调一致推进川渝河长制合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一体化”推进。联合印发《关于成立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工作方案》,在全国省级层面首创成立跨省河长办公室——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每年互派3名干部挂职交流,专职负责研究解决川渝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难点问题,实体化、专责化推进川渝跨界河流共建共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