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按下“加速键”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步入佳境

  12月15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与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科研交流、展览交流、文物保护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12月17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共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文旅行业的‘巴蜀一家亲’已是‘亲上加亲’。”12月15日,在四川广汉举行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第四次联席会上,川渝两地文旅部门晒出了今年“期末”成绩单。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讲好巴蜀故事,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今年以来,川渝两地文旅合作持续走深走实,签订各类协议11份,开展文旅活动118个,推动重点项目42个,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按下“加速键”。

  品牌更凸显

  跨区域精品线路“说走就走”

  游完三峡,看熊猫;逛完太古里,游两江;吃完火锅,看金沙遗址……如今,走进川渝任何一家旅行社门店,两地一体化旅游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仅携程平台,涵盖川渝两地的线路产品就多达数百条。

  今年来,川渝着眼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人缘相亲,立足互为文化发扬地、旅游集散地和重要客源地优势,举办了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大会暨澜湄市长文化旅游论坛、第七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暨2021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

  以“川渝一家亲·巴蜀千古情”为主题,两地“同框”参与了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港澳“美丽中国·心睇验”线上推介活动、第九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品牌擦得愈发闪亮。

  同时,两地整合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串联优质景区(点),共同培育“巴蜀文脉”人文旅游、“巴蜀风韵”民俗旅游、“巴蜀脊梁”红色旅游、“巴山蜀水”生态康养等巴蜀特色旅游精品,开发两地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打造跨省市的精品旅游路线产品,发布精品旅游线路70余条。

  “值得一提的是,12月24日,随着合安高速重庆段通车,成渝第四条高速公路大通道全线贯通,加上高铁,两地加速迈入‘1小时交通圈’。而交通一体化的实现,进一步让八方游客憧憬的‘诗和远方’触手可及,让人们可以‘说走就走’。”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内容更丰富

  文化强市(省)激发深沉力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必须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5月27日晚,伴随英姿飒爽的戏曲表演《旗开得胜》亮相,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成渝地·巴蜀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川渝戏曲交流展演活动在遂宁举行。

  金钱板《四川麻辣烫》从独具口味的麻辣烫入手,风趣地描述了川渝人的性格和情怀;谐剧《一分不能少》,用幽默风趣的方言,展现了“一人上场、满台生辉”的艺术魅力;清音《竹颂》,以竹为意象,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川渝两地的艺术家用11个戏剧曲艺节目,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了川渝两地优秀的传统文化。

  事实上,这只是今年来重庆、四川围绕文化强市(省)建设,协同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两地文艺院团还联袂打造了“曲韵巴蜀·艺荟双城”曲艺专场晚会、“在希望的田野上”——川渝地区脱贫攻坚文艺展演、“成渝地·巴蜀情”献礼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等。

  两地建立起“川渝演艺联动机制”,利用院线联盟相互推介和引进优秀剧目,重庆舞剧《大饭店》,话剧《枕头人》《老虎拔牙》,四川话剧《隔离》,音乐剧《我是川军》《我的两万个兄弟》在两地推广演出。共同举办20余个展览,包括“走进长江文明·巴文化展”“文载百年路、书写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川渝红色文献特展”“巍巍丰碑 帅星闪耀——开国元帅生平事迹联展”“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艺术涅槃——大足石刻特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光辉典范邓小平特别展”等。

  此外,两地还成立了“川渝非遗保护联盟”,举办“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暨成都蜀绣精品展”“成渝地区蜀绣传承人对话会”等,联动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其中举办线下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共计50余场(次),推出“视频直播家乡年”线上展示展销活动。

  其他方面的合作包括:加快重点文保项目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重庆段)建设扎实推进,启动实施亚克夏红军烈士墓、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等长征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完成奉节白帝城、丰都小官山古建筑群等重点保护项目,开工建设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推动川渝石窟保护展示,召开川渝石窟保护利用专家座谈会,共同推进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完成四川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完成合川二佛寺、钓鱼城千佛崖、潼南大佛寺、南岸弹子石大佛一期、江津石门大佛等石窟寺保护利用工程;新开工大足石刻北山168窟保护工程;实施潼南千佛寺、合川区龙多山、大足石刻峰山寺等8处中小石窟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小型乡村遗址公园,助力乡村振兴。

  联合开展涪江流域考古资源专项调查,重点对涪江、嘉陵江流域巴文化遗址、神臂城遗址等进行系统考古调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城坝遗址、罗家坝遗址、宝墩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万州天生城遗址、忠县皇华城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进展。

  “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讲好巴蜀故事,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更加凸显。”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服务更便捷

  行政许可申报材料减少30%以上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公共服务得“赶趟”。

  今年来,川渝两地把行政审批事项“川渝通办”,作为推进巴蜀文化旅游数据走廊建设的主要抓手进行推进。

  市文化旅游委全面升级改造了市文化旅游委政务服务中心,拓展“川渝通办”政务服务空间,新增综合管理、咨询服务、报件初核、现场办理四个功能服务区,提高“川渝通办”服务质量。

  同时,联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统一制定并对外发布服务指南,统一标准及联动机制。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行政许可,已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川渝通办”及“跨省通办”,15个工作日内办结;演出经纪机构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行政许可,已经实现异地代收、代办、代寄,6个工作日内办结。

  目前,巴蜀文化旅游数据走廊建设已实现行政审批数据PC端、移动端、窗口端、自助端“四端同步”服务,让行政许可事项申报材料平均减少30%以上;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缩减70.04%;企业及群众申报行政许可,平均跑动次数压缩到0.1次以下。今年1-8月,市文化旅游委共办理涉“川渝通办”事项2134件(次),服务对象的非常满意率达100%。

  不仅如此,两地还推动了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编制《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实施方案》《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技术规范》《川渝阅读“一卡通”服务管理办法》,分步优化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借阅系统,为读者提供使用社保卡借还书,以及馆外访问馆藏数字资源服务。目前,读者可在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成都图书馆享受“零门槛、免办证,随身带、方便用”的多样化阅读服务。

  此外,两地还联合开展了市场秩序整治,举办了川渝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协作交流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案件协查协办,优化了市场环境,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数读2021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川渝签订行政执法、公共文化服务、文旅推广协作等协议11份,开展展览展示、研讨会、文旅推介等各种形式活动118个

  两地共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点工作42项,已完成年度任务31项,正在推进11项

  两地共同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川渝“阅读之星”诵读活动,10万多名阅读爱好者参加

  巴蜀文化旅游数据走廊建设让行政许可事项申报材料平均减少30%以上,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缩减70.04%

  前三季度,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助推下,重庆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84.90亿元,同比增长14.2%;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776.12亿元,同比增长15.4%

  资料来源:重庆市文化旅游委

  本报记者 韩毅

编辑: 李海岚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82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