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綦江:留住红色记忆,检察建议助推“红军洞”焕新颜

  “石壕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地方,现在这里‘红军洞’修缮好了,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珍贵礼物啊!”

  “我们以后要经常带着孩子来这里看看,多接受些红色教育。”

(綦江区检察院 供图)

  11月23日,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和綦江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来到“红军洞”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时,当地村民对检察官如是说道。

  看到如今的“红军洞”沿途步道畅通,字迹清晰,其他配套设施完整、整洁,遗址整体保存完好,检察官们很欣慰,这意味着在这里,红色文化将被更好地传承下去。而眼前的一切,还要从去年的检察官扶贫走访说起。

  时间回拨到去年5月,綦江区检察院干警冯建明在入户扶贫与村民闲聊中得知了村里“红军洞”背后的故事。

  遵义会议后,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红一军团转战綦江,造成佯攻重庆之势,牵制川军兵力,减轻中央红军主力压力,为四渡赤水创造战机。1935 年,红一军团长征离开石壕镇后,请求当地农民李树清一家照顾 4名红军重伤员。李树清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搜查,把4名红军伤员移置山脚下由大石头夹出来的一块凹陷中,并借助稻谷、玉米秆搭了一个窝棚,为红军战士遮风挡雨。村民都自发为红军送去食物,天气冷的时候,买来木炭给红军取暖,后来这个洞就被称为“红军洞”。2018年3月,“红军洞”被列为綦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冯建明在村民的带领下绕过弯弯曲曲的田坎来到了“红军洞”,当看到洞口几乎被足足一人高的杂草完全挡住时,冯建明心里很不是滋味:“‘红军洞’见证了村民冒死掩护受伤红军的感人故事,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延续好红色文化。”

  得知这一线索,綦江区检察院高度重视,立即派员前往实地调查和走访村民。通过现场勘查和走访调查,检察官们发现“红军洞”长期无人看管,也没有明显的“红军洞”等标志,现场杂草丛生且未修建便道,游客无法到达洞前参观,其革命和教育意义难以得到发挥。

  同年7月8日,经市检五分院审批同意后,綦江区检察院向相关单位、当地镇政府分别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红军洞”等长征遗址的保护。

  “咱们綦江是中共主力红军在重庆唯一战斗过的地方,‘红军洞‘正是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到綦江这段历史的鲜活见证,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具有不可复制的红色革命纪念和教育意义,非常值得挖掘和保护。”在检察建议公开宣告送达会上,綦江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立说。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单位和当地镇政府积极响应,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查勘核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逐一迅速落实。

  “已对‘红军洞’参观步道上的杂草进行清除,对‘红军洞’标识进行了刷漆保护。今后将加强对‘红军洞’等长征遗址的安全巡查,建立健全文物安全管理机制。”不到一个月,相关单位和当地镇政府均分别作出回复,向检察机关反馈了整改落实情况。

  “以前来的时候尽是杂草,人根本没办法走,现在开挖了新路,还进行了修整,市民来参加就更方便了。”8月15日,检察官们主动邀请相关单位工作人员重走红军路,一同到“红军洞”进行回访查看,大家对整改效果都表示满意。

  据了解,綦江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其中,中共綦江支部旧址、王良故居、石壕红军烈士墓等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已于今年被重庆市文物局列为首批重庆市革命文物。

(綦江区检察院 供图)

  今年以来,綦江区检察院严格按照重庆市检察院第2号“公益诉讼巡查指挥令”的要求,对全区革命文物保护领域开展专项巡查工作,通过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下一步,綦江区检察院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坚持在监督中协同发力,守护好綦江区红色资源,不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子孙后代留住珍贵的红色记忆。”刘立表示。(唐中明 马弘 彭静 刘乔月)

编辑: 黄京犀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4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