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卢作孚纪念馆——见证跨越20年的乡村建设实验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峡防局旧址内的卢作孚纪念馆。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刘重来向记者讲述卢作孚纪念馆的故事。

  卢作孚纪念馆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庙嘴文昌宫,1927年卢作孚出任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此处是当时峡防局的办公地。此后至上世纪40年代,成为卢作孚、卢子英进行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的指挥部。为纪念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北碚区对峡防局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辟建为卢作孚纪念馆。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标讲述人:刘重来,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教授,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远望,缙云山空灵幽远;俯瞰,嘉陵江水清澈碧绿。文星湾庙嘴峡防局旧址,位于北碚嘉陵江右岸一个视野绝佳的突出部。

  这里曾是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办公地,印刻着他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足迹,留下了他筚路蓝缕、白纸作画在北碚主持开展乡村建设实验的身影。2012年,峡防局旧址经修缮后成为卢作孚纪念馆。

  “乡村建设,凝聚着卢作孚半生心血,承载着他救国强国理想。”11月11日,在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教授、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刘重来带领下,记者走进卢作孚纪念馆,回顾他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一生,纪念这位“不能忘记”的爱国实业家。

  一人营一城,满城都是卢作孚

  毛泽东同志评点中国近现代民族工商业时,提出有“四个人不能忘记”——“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纺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了5位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其中就有卢作孚。

  卢作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刘重来认为,卢作孚一生主要有两大成就:一是创办了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民生实业公司;二是从1927年到1949年主持开展了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地区乡村建设运动。

  兴办船运,在抗日战争危急关头,卢作孚指挥了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工业命脉,为抗战胜利和大后方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北碚主持乡村建设,十几年间,就将这个曾经盗匪横行、民不聊生的蛮荒之地,建设成为“名满天下”的现代化小城,成为老舍笔下“理想的住家的地方。”

  时光深邃,回响不绝。行走在北碚中山路上,粗壮的法国梧桐树安闲地守护着繁华,它们是九十年前卢作孚从上海引进的。近能俯瞰街景,远能眺望群山,幽静恬适的北碚公园,让人很容易就放松下来,这是卢作孚当初修建的北碚平民公园。

  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运动场,北川铁路、天府煤矿、三峡染织厂……

  一人营一城,在北碚,满城都是“卢作孚”。

  当地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他不是北碚人,但整个北碚都是他的。所以,即使卢作孚是合川人,但人们仍尊称他为“北碚开拓者”“北碚之父”。

  坐镇主持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

  在卢作孚纪念馆里,有一幅手绘的北碚城市局部规划图,上面按照比例布局了中学、体育场、江边花园、滑翔机场、城市道路等等,这是卢作孚当年聘请丹麦规划师守尔慈制作的规划。

  在20多年间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中,这些图上的规划一个一个在北碚落地。时间起点,就是1927年。

  上世纪20年代中期,北碚是一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偏僻村庄,又正逢四川军阀混战,地方上盗匪横行、民不聊生。1927年2月,已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卢作孚被任命为四川省江(江北)、巴(巴县)、璧(璧山)、合(合川)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其职责是清剿所辖峡区内的土匪,解决由匪患引起的严重治安问题。北碚成为峡防团务局局址。

  到任后,卢作孚迅即采取整饬团务、剿抚并举等强有力措施,在3个月左右时间内,基本肃清匪患。鉴于地方实际情况,卢作孚摸索出一套治理匪患的根本之策,提出了“化匪为民,寓兵于工”的方案,发起嘉陵江三峡乡村运动。

  刘重来介绍,上世纪初,在中国大地上曾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实验点达1000余处,其代表人士有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陶行知、黄炎培等人。他们的建设主张不同,乡建模式各异。其中,卢作孚主持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独树一帜。

  卢作孚走的是实业救国的路子,他以民生公司为后盾,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乡村建设实验:一是生态环境改善和建设;二是大力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三是创办文化和社会公共事业。十几年间,他带领民众修铁路、治河滩、浚河道、开发矿业、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建设电站、开通邮电、建立农场、发展贸易、组织科技服务等,又重视文化、教育、卫生、市容市貌的建设,把北碚从穷乡僻壤变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雏型的城市。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不仅是中国西南部首个乡村建设实验,更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实验中持续时间最长、成效突出的一个。”刘重来说,卢作孚的目的即以实现“乡村现代化”,推动“国家现代化”。经卢作孚及其四弟卢子英二人的接续努力,北碚成为当时的乡村建设模范区。抗战时期,内迁为北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北碚聚集了3000多位专家学者。1943年,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参观北碚时称之为“战时中国最大的科学中心”。

  “缅怀他、纪念他、弘扬他、学习他”

  “峡防局一直是北碚行政中心,卢作孚、卢子英兄弟乡村建设的大部分决策都在此制定实施。”刘重来说,2009年,北碚区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峡防局旧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2012年9月,卢作孚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里,卢作孚主政北碚时期安置的下水道井盖,民生公司轮船所使用的船锚,卢作孚兄弟撰写的书籍、使用的物品,仿佛那段艰辛而辉煌历史忽然站立起来;从市民手中征集来的一大批旧物件,最大程度还原了卢氏兄弟的办公室。信念和理想穿越时光,他们热火朝天伏案工作的场景仿佛又呈现在人们眼前。

  近年来,前来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人逐年增多。除了大量区外游客、本地居民外,隔壁西南大学的学生也是纪念馆的常客。记者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见到一位西南大学大三学生这样写着:“作孚先生爱国为民、创新图强、崇德重信、兼善天下,是实干家又是开拓者,我们缅怀他、纪念他、弘扬他、学习他。”

  刘重来说,卢作孚首先是位爱国者,是以“爱国实业家”著称于世。他一生都在努力探索富国强国之路,一生都在为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作为卢作孚北碚乡村建设实验与抗战历史文化的载体,卢作孚纪念馆全面展现卢作孚在北碚的行迹和理念,守护了城市记忆,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0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