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1月9日电(葛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宝藏,在重庆市黔江区,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沛良60年痴心制陶,千年窑火在他的手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黔江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始于宋朝末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出生于“土陶世家”的刘沛良从小就跟着爷爷、父亲学习制陶技艺。作为第29代传承人,选泥、炼泥、拉胚、造型……每一步都凝结了刘沛良毕生心血,其制作的土陶器物最薄处只有3.3毫米,最厚的也不过1厘米,造型古朴、美观。
由于传统土陶制作技艺复杂、程序多,刘沛良花了60年时间才将这门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了让祖传的制陶手艺不遗失在自己手中,刘沛良的儿子也参与到土陶制作行业中来,他们希望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将非遗技艺传承下去。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黔江石鸡坨土陶制作工艺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5月,刘沛良受聘于重庆旅游学院教授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陶艺课程不仅被纳入了该校民族传统技艺的必修课,学校还建立了刘沛良大师工作室,陶艺泥塑、陶艺釉彩、陶艺电窑等传习室,如今每年有一两百名学生师从刘沛良。“我希望发挥我的余热,为陶艺爱好者照亮前路,将这门非遗技艺发扬光大。”刘沛良说。
随着时间推移,刘沛良带领徒弟、学生不断创新石鸡坨土陶制品,在一代又一代制陶人的坚守下,曾经面临传承和发展挑战的石鸡坨土陶焕发新的生机。
选泥、炼泥、拉胚、造型……每一步都凝结了刘沛良毕生心血。新华网发(白伟 石威 摄)
刘沛良正在制作石鸡坨土陶。新华网发(白伟 石威 摄)
刘沛良正在向学生讲解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新华网发(白伟 石威 摄)
在大师工作室、传习室,刘沛良手把手传授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新华网发(白伟 石威 摄)
石鸡坨土陶造型古朴、美观。新华网发(白伟 石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