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摸到身上有包块可能是患了癌症?

  专家介绍:王胜强,重庆市肿瘤医院综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重庆市急诊专委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委员会重庆市急诊专委会委员,沙坪坝区急诊科质量控制中心指导专家。长期从事急救创伤、各种危急重症疾病、中毒的救治,擅长浅表肿瘤的诊断、治疗。

  【真相】摸到身体有包块,也没有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并不是只要是包块就会是癌,会癌变。

  【解析】“因近年来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都是“谈癌色变”。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经常把肿块和癌症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肿块不一定是肿瘤、癌症,但是癌症之前一定是肿块。”王胜强表示,摸到身体有包块最有可能就是四种常见的浅表肿块:脂肪瘤、淋巴结肿大、各种囊肿、皮肤癌。而且,通过一些触摸手法,就能粗略判断出肿块的好坏。

  在临床上常从位置、大小、形态、硬度、压痛、边界等方面去大致判断肿块的性质。

  比如说大小就说几公分;说形态是指呈哪种状态,像豌豆、黄豆、鸽蛋、鸡蛋,还是菜花状等;硬度包括软、中、硬,一般以摸到嘴唇的感觉表示软,鼻子表示中,额头表示硬;边界是指包块是否孤立,有周围组织有无牵连等等。

  “一般而言,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只要用手一摸就能大致判断出肿块的好坏。当然,为了便于明确诊治,还是应先通过彩超或穿刺,然后制定治疗方案。”王胜强说。 1、多发性脂肪瘤或与饮食有关 “脂肪瘤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也就是说对其生命没有影响。”王胜强介绍,脂肪瘤的质地柔软,呈圆形或分叶状,位于皮下,可以推动;而且瘤体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大,用手摸方能触知,大的如鸡蛋大,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肤正常。

  脂肪瘤分单发或多发,见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为多见,一般无自觉症状。而多发性脂肪瘤,多见于30至40岁年轻男性患者,较一般脂肪瘤稍微硬一点,比较大一些时压迫会出现疼痛,因而也称为痛性脂肪瘤或多发性脂肪瘤。

  临床发现这类患者伴有高脂血症或血液粘稠度明显增高,而且家族人中有很多人有这些类似情况,分析可能是大家饮食习惯一样,长期吃油腻饮食有关系。因此,王胜强建议这类人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少吃高脂饮食。

  王胜强说,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不与表面皮肤粘在一起,皮肤表面完全是正常的,肿块的下面深部基部较广泛。检查时以手紧压脂肪瘤基底部,可见分叶形态,也就是像花瓣一样周围是有分界的而中间连在一起。 “虽然这种肿块发展很缓慢,大多数对身体无严重不良影响,变为恶性的情况很少。但脂肪瘤不仅会影响外表美观,而且脂肪瘤长大会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影响机体正常功能。因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做针吸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然后在门诊手术切除大一些的肿块,小的可通过调正饮食习惯,口服药物,加强锻炼控制。”王胜强提醒。

  2、猫抓病也会致淋巴结肿大 “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王胜强说,淋巴细胞是人体很好的哨兵,当细菌从受伤处进入机体时,淋巴细胞会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有效地杀灭细菌,结果是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一般而言,小孩容易发生急性淋巴结炎,比如感冒时头颈部位的淋巴结会肿大。

  不过身体没感染时,也易出现淋巴结肿大。临床对这种患儿进行穿刺等检查,发现就是普通的淋巴结炎,可不用管它。而年轻人突然出现淋巴结肿大,就可能是结核杆菌感染。如果肺部有感染,就是肺结核,应注意避免传染。如果只是单纯的淋巴结核,就不具传染性。出现在腋窝、肘关节的淋巴结肿大,尤其是有鸡蛋大小时,就很可能是患了猫抓病,即一种细菌感染,在之前被猫或狗抓伤过手或上肢。这种病应给予及时地治疗。

  王胜强指出,除了淋巴结炎外,淋巴结肿大还可能是恶性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处。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特别警惕。不过,良性淋巴结肿大与恶性淋巴结肿大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良性的淋巴结包块质地偏软,周围光滑,可以滑动,有炎症时会有疼痛感。但恶性淋巴结肿块质地偏硬,边界不清晰,不光滑,早期也不会疼痛,只有压痛感,位于单侧。

  “因此,平时可多摸摸自己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自检淋巴结。如果发现有不痛、硬的、固定的、粗糙的淋巴结包块就应引起重视了。”王胜强提醒。另外,如果腿上的肿块伴有流血、疼痛、发痒或者是长时间不愈合,很有可能就是皮肤癌的病兆。“不过肿块也没有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其实绝大部分肿块都是良性的,并不是只要是肿块就会是癌,会癌变。如果发现肿块,也不要太焦虑,到医院做个检查就行了。”

 

编辑: 许小艺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4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