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健康真相知多少】“软组织损伤”比骨折更“轻”不需要治疗?

  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总是难免,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受伤。除了骨折等骨骼损伤,肌肉、韧带、筋膜、肌腱、滑膜、关节囊等组织乃至周围神经、血管也有可能会受伤,而它们都属于软组织的范畴。不少损伤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软组织损伤,很多人认为“不是骨折,并无大碍”。“软组织损伤”真的不要紧?没骨折就不需要治疗?重庆市健康教育所邀请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创伤外科主治医师李辉跟大家聊聊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区别。

  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

  李辉介绍,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是医院急诊科患者常见的两种外伤。“骨折”与“软组织损伤”这两个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软组织损伤”是个比较笼统的诊断名词,包含了各种原因导致的除骨组织(及牙齿)以外的其他组织器官的急慢性损伤,如皮肤、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神经、血管等的损伤。典型的是锐器导致的皮肤裂伤,即皮肤的开裂损伤,这与骨折经典概念中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的中断”有类似之处。

  骨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从分类上讲,骨折与软组织也存在一定联系。例如骨折时,合并有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就是开放性骨折;此外,闭合性的骨折也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程度与骨折粉碎程度之间并无直接相关性。严重的肢体软组织损伤甚至会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并需要切开减压,如处理不及时甚至需要截肢。这些说明肢体软组织损伤比骨折更加影响肢体的功能。

  软组织损伤后如何自我治疗?

  李辉表示,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在第一时间患者要完成急救处理,我们通常记住RICE(米饭)原则就可以了,这可为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奠定基础,赢得时间。

  第一项是R:休息(Rest),要停止活动,使用护具、运动贴布、肌内效贴布或石膏等来固定患部,避免再度受伤。

  第二项是I:冰敷(Ice),目的在于降低神经传导速度,以减轻疼痛,且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及渗出液,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第三项是C:压迫(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将患部轻轻地缠绕起来,产生压迫的力量,使之不再肿胀与出血。建议冰敷时最好加上压迫,疗效更佳。

  第四项是E:抬高患肢(Elevation),是指将患部抬高以利血液回流心脏,所以患部都要放在比心脏高的位置。这个原则可以保证人们在运动损伤的急诊期,在医生未到位之前,尽量先减轻、缓解伤痛。

  急性软组织损伤中后期是受伤软组织的修复期,瘀血需要吸收,炎性细胞会吞噬已死的细胞残余物,产生大量胶原组织,修复患处。急性损伤后48小时可以热水泡脚,或者使用中药活血化瘀药物(如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敷,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

  此外还可通过手法按摩,刺激软组织排列方向,避免新生的软组织紊乱。锻炼关节肌肉和平衡力对预防再次受伤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严重损伤自身很难愈合,必要时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治疗。

  李辉,急诊专业医学博士,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创伤外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严重胸腹部、骨盆创伤及复杂创面的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承担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市区级科技5项。担任重庆市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等学术任职。(项江韵 翁小荔)

 

编辑: 许小艺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4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