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艳椒为何这样"艳" 累计推广面积近千万亩

  九月十三日,黔江区鹅池镇一家农业公司员工将烘烤干的辣椒装袋。该镇辣椒面积已有三千多亩,辣椒种植户四百多户。特约摄影 杨敏\视觉重庆

  11月3日,“艳椒”品种选育人之一、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黄任中到石柱县,参与制定来年的辣椒种植计划:“明年石柱辣椒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万亩,增加的面积中有60%以上都是‘艳椒’系列。”

  产量高、价格高、易采收,农户爱种;辣度高、香味浓、干制率高,企业爱用。

  “艳椒”系列受欢迎绝非偶然,因为它各项优点都是育种专家精心“设计”的。

  选育出的杂交朝天椒个头增加了一倍

  “艳椒”系列最初的“设计者”是吕中华。退休多年的她在说起“艳椒”育种时,依然心潮澎湃。

  1996年,在选育出的菜用型辣椒杂交品种“渝椒5号”大受欢迎时,时任原市农科所副所长吕中华提出要做加工型辣椒的杂交选育。

  一时间,许多人大为不解。因为,这条路上没有“前行者”,也没有“同行者”,掌握的育种资源不过寥寥几份,背后是可以预想的困难。

  辣是一种痛觉,重庆人却喜辣嗜辣,这就塑造了人们火爆的性格。吕中华近乎倔强地坚持:“如果不迎着这个难点而上,未来会更难。” 这是一场在危与机中的突围。 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菜用型辣椒杂交选育启动后,经过十余年发展,品种选育似乎已触到“天花板”,少有划时代的重大品种出现。且就当时的品种而言,江苏、湖南等地处于领先地位,难以撼动。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加快,食品加工业、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加工型辣椒的需求猛增。 “当时种加工型辣椒的人不多,基本上都是农户自种,种一点拿来做泡椒。”吕中华说,从品种上看多是常规自留种,品种退化严重,产量、品质都很低。 加工型辣椒的杂交选育势在必行!

  通过收集农户以及加工企业、制种企业的意见、需求,吕中华很快明确了选育方向:大果、高辣、高干制率。

  为了尽快满足市场需求,她一方面着手对常规自留种的提纯复壮,一方面在全国各地开展资源材料搜集,加紧开展杂交组合。

  2004年冬季,以结果多的材料作父本、果实大的材料作母本的杂交组合配组成功,结出了单果重5克以上的杂交朝天椒,个头增加一倍!

  兴奋的吕中华很快召集团队开会:“咱们一定要取一个红红火火、娇艳欲滴的名字。”

  “就叫艳椒吧,我们这个果子结起就是红艳艳的!”

  2006年,“艳椒425”开始在重庆、贵州试种。

  明年石柱辣椒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万亩,增加的面积中有60%以上都是“艳椒”系列。(受访者供图)

  选育出适合做泡椒的和做尖椒鸡的“艳椒”系列

  作为“艳椒”的成果应用单位负责人,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建国仍清楚地记得,这颗让人“惊艳”的辣椒在推广时却遭到了不少质疑。

  因为果长有8—10厘米,外貌上与传统朝天椒并不一致,且单果更重,果实成熟后就会往下坠,试种农户表示“上当”了,贵州某地农业部门负责人甚至还把种子销售人员叫到田间质问:“你这辣椒朝下长,怎么能是朝天椒呢?”

  最终通过实际验证,“艳椒425”表现优异——每亩可产鲜椒3000斤,辣度达到3.5万SHU(斯科维尔辣度),属于高辣等级。果实水分含量低、干物质含量高,辣椒干制率高,4.2斤鲜红辣椒就可制出1斤干辣椒,较同类型品种用料减少40%。

  “艳椒425”优异的品质赢得了市场认可,打动了包括德庄在内的诸多火锅底料加工企业,逐渐在西南食辣地区推广开来。

  “艳椒425”的杂交选育成功,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2009年,我国启动第一个干制辣椒行业科技重大专项,市农科院成为牵头单位,实施干制辣椒品种优化及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提高了我国加工型辣椒产业生产水平。

  “艳椒425”开创了大果朝天椒的类型,以较高的综合品质,成为后续育种的标杆品种。目前在位于贵州遵义的中国辣椒城,交易时凡果长8—10厘米的朝天椒都被统称为“艳椒”,统一以“艳椒”价格进行交易。

  随后,由吕中华、黄任中、黄启中组成的团队又培育出“艳椒435”,这种辣椒适合做泡椒。一般泡椒最长要泡到90天左右,这就要求辣椒必须耐泡,而且久泡不软不烂。“艳椒435”的果肉较厚,果皮硬度高,辣度更是达到4至5万SHU。“我们人类正常食辣最高也就是7万SHU,这个已经属于特别辣的了。”黄启中说。

  辣味在舌尖上撩拨出迷人的活力。

  2021年,从吕中华手中接过“接力棒”的黄任中、黄启中带领团队又选育出干鲜兼用的“艳椒465”,除了干制外,可作为尖椒鸡、尖椒兔等菜品的“最佳伴侣”。

  尽管各品种用途不尽相同,但“艳椒”系列均以高辣、长果、易采摘为特色。在双福农贸市场从事辣椒销售的李昭勇就对“艳椒”青睐有加:“现在大家吃的辣椒粉、辣椒酱,包括小面佐料、火锅底料等,都是多种辣椒混合制成,根据不同口味调整配比。”李昭勇说,北方的朝天椒辣度普遍才1万多SHU,有高辣优势的“艳椒”系列更受市场欢迎,他每年销售加工型辣椒上万吨,三分之一是“艳椒”。

  研发适合机收品种挺进北方市场

  在产销两端均受欢迎,“艳椒”系列成为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的王牌产品,为公司带去了丰厚利润。

  但更让钟建国感到高兴的是,目前国内吃辣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他们更追求辛辣带来的刺激感。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间,我国辣椒播种面积增长了30%,现已达到3220万亩,占全国蔬菜面积的10%左右,其中,加工型辣椒面积增长尤为迅猛。

  辣椒可以去除湿气与寒气,高品质的“艳椒”系列在市场上的表现,也让科研人更有底气。近几年,“艳椒”系列开始挺进北方市场,种植基地还发展到了新疆。

  辣椒作为一个致富产业,发展的最大难点就是生产劳动强度高,“我们当初之所以要选育大果,其实就是出于这个考虑,让它好采摘。摘50斤传统品种的时间,能摘150斤‘艳椒425’。”黄任中说。

  与南方相比,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人力成本更高,看准北方市场潜力后,黄任中团队又开始向机收方向攻关,近两年培育的“艳椒465”“艳椒485”均在新疆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效果。

  然而,辣椒是分批成熟的,集中机收时不能保证所有的辣椒已经成熟,因而还要再对品种进行优化。

  品种优化的难度不小。主要是早熟朝天椒材料少,而且早熟品种产量也难以保证。“但我们必须坚持攻关,通过新品种与农机有机结合,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让‘艳椒’红遍中国!”黄任中表示。 

编辑: 韩梦霖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11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