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85后医学科研人:从热爱出发 为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6月6日一早,周婵娟就扎进实验室,开始一天的科研工作。她小心地将样本滴进器皿内,提取样本里的小分子,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时间。

  周婵娟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属永川医院”)中心实验室负责人,长期从事抑郁症的转化医学研究。85后的她,曾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等项目,并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了201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近日,她又获批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项目。

周婵娟在做实验。(张聪聪 摄)

  潜心科研:寻找抑郁症精准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每天早上,周婵娟一到了医院就扎进实验室,做实验、分析数据、整理材料……常常手里的事情没忙完,就到了下班时间。到了家后,周婵娟也没闲着,她还得看文献,学习当前最新的相关技术,周而复始。

  这段时间,周婵娟主要研究脂质代谢紊乱与情感障碍的关系,希望能通过生物标志物,更好为抑郁症患者精准诊断,从而针对性地精准用药。“目前对抑郁症患者诊断,大都通过问卷调查和心情变化等做初步评断,不仅会出现误诊的情况,部分患者用药后效果不佳。”周婵娟说,如果发现生物标志物,可以更好地为抑郁症进行精准诊断。

  平台助力:中心实验室全方位提供支持

  做科研工作,不仅需要研究者有用大量的知识贮备和过硬的技术,也需要平台支持。周婵娟说,自己很幸运在自己研究过程中依托重医附属永川医院中心实验室,得到了人力、物力、资金和临床资源等全方位支持。

  比如在科研过程中,需要用上很多科研设备,而中心实验室规模较大、实验设备设施配套较为齐全,拥有100余台件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给周婵娟的实验提供了便利。

  此外,科研结论需要在动物身上反复验证后,需要临床证实。“实验室从临床问题出发,发挥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优势,开展医学研究,这种临床科研一体的模式,为我的实验提供了重要支撑。”周婵娟说。

  兴趣使然:享受科研这项工作

  “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中间会遇到很多的挫折,需要一个强大的心理素质。”周婵娟坦然,自己科研之路并非“顺风顺水”,曾经历过很多次实验无法进行成果转化的情况,“能坚持下来,全凭兴趣使然”。

  细数周婵娟的经历,她从研究生开始就与科研有了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周婵娟便跟着导师研究抑郁症的外周诊断标志物,此时的她对科研还处于“懵懂”状态。真正爱上科研是在去武汉大学做交流,在那期间,她接触了许多前沿的理论并为之着迷。所以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周婵娟先后去重庆医科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成瘾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周婵娟见过太多人遇到挫折就放弃了科研这条路,所以她带学生时,第一句话就是“要想好是否真的想走科研这条路,不然撑不到最后”。

  “这既是我的兴趣,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我很享受科研这项工作。”周婵娟说。(李华侨)

 

编辑: 许小艺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87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