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新华网:最近几年,重庆围绕延伸林业产业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和补偿等开展了一系列绿色发展的试验示范。您认为这些经验将怎样助推成渝地区实现整体保护与局部开发平衡互促?

  王定富:近年来,重庆市林业工作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狠抓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走深走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子,努力实现整体保护与局部开发平衡互促。

  一是积极做好生态惠民文章,扎实推动惠民产业发展。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662亿元,递增到2020年的1505亿元,年平均增长17.9%。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等引导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1728万亩,竹林500万亩;林下经济505万亩,林业种植产值达640亿元。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夯实林草精深加工和流通贸易业产业发展基础。林业加工制造贸易业产值440亿元。依托优美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县6个、国家森林乡村156个、绿色示范村1570个、森林人家3700多家、森林康养基地31个,“大巴山森林人家”“黄水森林人家”“神女峰森林人家”“桃源人家”等颇具引领力;仙女山、金佛山、四面山、三峡红叶等生态旅游康养品牌享誉国内外,森林旅游康养综合收入超过350亿元。

  二是创立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改革机制,实现促农增收保生态。为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之间的矛盾,重庆市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源地、江河两岸等重点生态区位积极探索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改革试点,完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让林权所有者、经营者利益得到补偿,有效实现 “森林生态得保护,林农利益得维护”的双赢目标。2018-2021年,全市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改革注重“三个结合”,完成生态赎买面积4.34万亩,增加农民收入6500多万元。

  三是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有效打通“两山”转化通道。2018年10月,重庆市政府印发《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工作方案(试行)》,在全国首创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机制,搭建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通道和平台,充分挖掘良好生态蕴含的经济价值,让生态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使提供生态产品与提供农产品、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一样具有经济效益,让良好生态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共签约8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总交易森林面积指标36.23万亩、总成交金额9.0575亿元。

  四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近年来,重庆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种数保护率达到90%。中华秋沙鸭已连续9年在綦河流域越冬,数量从35只增长到61只;金佛山区域黑叶猴种群数量从不足80只恢复到150只;珍稀植物已攻克崖柏扦插繁育技术,插穗生根率达80%以上,移栽成活率95%左右,人工繁育幼苗40余万株回归原生地2万余株;银杉成功繁育3000余株幼苗,野外回归2000余株。五是实施生态搬迁,推进缙云山生态环境整治。2019年2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搬迁试点的指导意见》,在缙云山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启动了生态搬迁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坚持依法有据、群众自愿原则,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协调解决好原住居民生产生活与发展问题,合理制定生态搬迁补偿和后续扶持政策标准,采取试点先行、渐次推进的方式,在体制机制、搬迁方式、经费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截至目前,缙云山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共生态搬迁445户、1150人。当地群众对生态搬迁安置政策普遍满意,生态搬迁过程平稳有序,没有发生一例群体性事件、集访非访和重大安全事故,基本实现了“生态得保护、群众得实惠”和“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

  我认为,以上这些经验将有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编辑: 邓婷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823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