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青山,废置已久的矿坑被布展成花卉园,“臭气熏天、黑水漫道”的河道流出清澈的水,这是重庆市中梁山的“新颜”。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市民喜爱的郊野踏青地,在两年前还是座“脏乱差”的废弃矿山。
治理后的中梁山38号矿坑。(重庆市九龙坡区供图)
中梁山煤矿于1959年建成投产,长久以来,地上采石、地下挖煤的开发模式使中梁山脆弱的生态不堪重负。“山上烟尘滚滚,山下噪声喧嚣”“下雨就是一身泥,晴天就是一身灰”是中梁山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粗放式的经济模式不是正确长久的发展之道。”重庆九龙坡区治违办主任周元富说,“通过损害子孙后代的健康和权益谋发展,是不可持续、不健康的发展。”
2019年7月,重庆市开展主城区缙云山、铜锣山、中梁山、明月山“四山”保护提升工作,中梁山的生态得以恢复,创新的治理机制让废旧矿山展新颜。
38号矿坑就是中梁山的一处废弃矿坑,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从卫星图上看,曾经的38号矿坑宛如山脉的一道疤痕,深深地下陷。
治理前的中梁山38号矿坑。(重庆市九龙坡区供图)
“2019年起,我们通过国有公司责任落实、弃土变客土模式创新和打造景区功能三大做法,完成了对38号矿坑、矿山和矿洞的治理。”九龙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李青松介绍,其中,弃土变客土的模式创新最具特色。
“客土,即外来土壤,将重点建设工程的弃土回填,同时收取一定的回收费用,不仅不花钱,反而可筹措资金。”李青松介绍,治理中采用该模式消纳了建筑弃土近405万立方米,节省资金7300余万元,同时化解了建设工程弃土堆放难和矿山复垦优质客土少两个难题。
“山水同治”的治理思路也优势尽显。位于中梁山下的跳磴河曾是被挂牌督办的黑臭水体之一。经过两期综合整治,跳磴河由劣五类水质提升至四类水质,重现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美景。
治理后的跳磴河。(受访对象供图)
中梁山整治工程就近消纳了跳磴河项目33万立方米工程弃土、近500棵树木,节约外运费用2600余万元、回填客土费用600余万元,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
如今,废弃矿山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绿肺”与“市民公园”。“一矿一策”的差异化修复模式,将不同矿坑分别改造为公园、花园和果园,实现废旧矿坑治理恢复生态效益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九龙坡区已累计完成矿山治理恢复34处,治理面积118公顷,实现了山体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
如今,中梁山的工厂作坊和噪音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青葱的树林和清脆的鸟鸣;山下,跳磴河从臭味熏天的黑河变为了清流,一眼望去,清澈见底,水草飘摇。
中梁山矿务局煤矿工人白太平从20多年前开始,就一直拍摄中梁山和跳磴河的照片。从他拍摄的两万多张照片里,可以明显发现中梁山一带的变化——污染不见了,青山绿水出现了;人们脸上的愁容消失了,群众的文娱活动增多了。白太平开心地说:“经过生态治理,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都提高了。”
未来,中梁山将重点激活区域生态的文化潜力、经济潜力。“生态保护需要久久为功,应当进一步思考如何让现有的生态发挥效益价值,补足生态修复的财政压力、创造更多的收益。”周元富说。(记者王金涛、吴燕霞;参与采写:廖元植、周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