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到2025年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

  新华网重庆12月14日电(李海岚)12月14日,《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获悉,到2025年,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15%。

  据介绍,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十三五”时期,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平均每年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10.20%,特别是已经建立起以书促赛、以赛促学、以学促评的良性循环。

  在科学评估“十三五”时期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于12月7日正式印发《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合清介绍,《实施方案》中阐述了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工作目标为: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继续保持西部领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现代科技馆体系更加完善,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域科普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创新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实施方案》包括两类十项重点工作任务。”王合清介绍。一是提升行动。紧紧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技能,按照重点人群分类实施5项提升行动。具体包括: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二是重点工程。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实施5项重点工程。具体包括: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实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科学素质开放合作工程。

编辑: 张青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16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