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意。1月5日,涪陵区临港经济区,一辆辆重型货车缓缓驶入,将从龙头港转运而来的大豆原料送往装卸区,等待加工生产。
在建设工期中曾停工5个月,却依然如期建成——十几天前,重庆一德年产200万吨植物蛋白及食用油精炼深加工科技项目正式投产,这是涪陵引进的又一个百亿级重大项目,跑出了项目落地“加速度”。
百亿级项目,自己找上门
在一德粮油生产厂区内,一栋栋刚落成的现代化厂房按功能划分为生产加工区、油料贮存区、员工宿舍等,这些建筑穿着淡蓝色的玻璃幕墙“外衣”,不仅外观新颖,还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重庆一德是南通一德实业沿长江经济带布局的第三个生产加工基地,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处理油料200万吨、处理脱胶油4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将超100亿元。
“‘一德’项目的引进,有些突然。”园区规建处处长何为回忆。2020年5月,他在园区负责招商引资工作,一位老客户打来电话,说有朋友想投资建设豆油加工项目,打算先来涪陵看看,一期达产后产值100亿元左右。
100亿!听到这个数字,何为心中一动,但没有立刻答应。“临港经济区紧邻长江,这几年,我们招商引资除了考虑经济价值,更看重项目的生态效益。”何为说。
通过多方了解,他发现一德实业不仅是南通的龙头企业,而且一直致力于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在南通建设投产的循环式油料压榨线,比普通车间降低能耗15%左右。“一德公司的理念,与园区发展不谋而合。”何为拨通了一德实业负责人的电话,双方敲定了考察时间。
“为引进这个项目,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何为说,园区不仅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负责的项目小组,详细梳理涪陵的政策利好、发展规划等,还带着企业代表团实地走访龙头港、渝怀铁路复线、渝涪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枢纽,感受临港经济区的要素和区位优势。
2020年7月,涪陵区政府与南通一德实业正式签约,敲定了该区又一个百亿级项目。
停工5个月,项目终于重启
然而,项目动工不久,就遇上了大难题。施工队勘测时发现,在建设项目的地下约100米深处,有一条长400多米的铁路隧道,这是渝怀铁路复线的一部分。考虑到列车运行安全,项目被紧急叫停。
“这可把我们急坏了。”提起这事,重庆一德项目总经理陈钢仍心有余悸。涪陵项目是南通总公司在西南地区的重要布局,除豆油的压榨提取外,还包括年产200万吨植物蛋白(豆粕)项目,用以承接下游的饲料加工企业,一旦工程延误将影响整个公司的产业链、资金链运转。
为让项目尽快复工,临港经济区在建项目服务专班积极对接各方,担任专班项目经理的何为在重庆、成都,分别与市发改委、中铁成都局科室负责人当面衔接。隧道安全评估是项目复工的“硬指标”,仅这项工作就花了1个多月。
“那段时间,把几年的泡面都吃完了。”何为说,很多时候他上午向企业搜集资料,下午赶去成都开会、对接协调。
在多方努力下,中铁成都局决定派出专家团队进驻项目,开展论证。何为又和企业一道,根据专家建议,反复修改施工方案,包括将原定的平场爆破改为机械碎石等。终于,在停工5个月后,新的施工方案通过专家团队评估,项目得以重启。
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
“得益于园区的服务保障,我们才能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陈钢说。
去年11月,项目建设接近尾声,不料新一轮疫情到来,让项目再次面临困难。
江苏南通是一德实业主要的原料储备地。“我们依托长江货运,将大豆从南通送至龙头港,再用货车转运到园区,大豆日加工量在5000吨左右。”陈钢说,疫情发生后,园区实行闭环生产,转运货车无法进入园区,给原料储备造成压力。
临港经济区立刻开通了绿色通道,为企业办理车辆通行证,并派出服务专员全程指挥车辆运输,确保大豆原料每日按时送达。
“从立项开工到建成投产,我们联动城管、规划、卫健等区级部门,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为项目协调解决了用工、用能、物流等多项难题。”临港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12月20日,重庆一德首批植物蛋白及散装大豆油下线,这标志着项目正式投产。“园区服务让我们既安心又省心,真正实现了心无旁骛搞生产。”陈钢说。
今年,临港经济区将粮油加工纳入园区重点产业集群,随着中储粮60万吨储备库、中粮粮谷80万吨粮食加工两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园区将具备集粮油生产、储存、运输、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有效提升区域粮油供给能力。
目前,重庆一德还有100多亩的储备用地,一期项目稳产达产后,企业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围绕营养保健、医疗美容、休闲食品等板块开发更多新产品,将豆油加工向高附加值延伸。“新的一年,会有更多发展机遇!”陈钢干劲十足。
记者 左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