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健康真相知多少】关于抗菌药物的6大谣言

  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刚刚过去,今年的主题是“齐心协力,遏制耐药”。而关于抗菌药物使用中流传着众多谣言,本期健康真相知多少,重庆市健康教育所邀请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罗梦林医师解答健康真相。

  谣言1:人会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

  这一说法是不对的,细菌会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而人类不会。但人可以成为耐药细菌的定植体,而部分耐药菌可以在人群中进行传播,导致社区来源的超级细菌的流行。因此尽管人不会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但是携带的耐药菌会导致难治性感染,故提高大众对抗菌药物耐药的认识,宣传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尤为重要。

  谣言2:别吃新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也别吃老药,耐药性太高?

  一个新的抗菌药物上市是通过非常严谨的临床研究,确保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才允许上市销售的,而老的抗菌药物仍然是存有他的地位,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感染方面表现突出(才未被新抗菌药物替代),例如,多西环素治疗布鲁氏菌病,青霉素治疗梅毒等等。

  谣言3:使用抗菌药物时,输液比口服更有效?

  有患者觉得口服抗菌药物效果不如输液(静脉注射),一旦出现感染后就非常积极去诊所或医院输液治疗。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感染部位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但在局部感染时并非输液比口服更高。对于某些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吸收完全,口服与输液浓度相差无几。再者对于肠道感染,口服的抗菌药物局部浓度更高,因此并非一出现感染就必须立马输液。

  谣言4:抗菌药物越贵越好?

  是否抗菌药物越贵越好呢?其实许多抗菌药物由于国谈和集中采购的关系,价格已经很便宜。那么患者如何挑选不同厂家的抗菌药物呢?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药盒上是否有由国家认证的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标识,理论上和原研药的效果相当。

  谣言5: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是否终生不能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我们经常会遇到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选择抗菌药物十分局限。是否具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终生不再使用此类药物呢?答案是否定的。

  如何正确的对待青霉素过敏史?首先患者应告知临床医生青霉素过敏史的具体表现:皮试阳性、还是出现皮疹、亦或者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同时医生会进行青霉素皮试,通过皮试结果判断是否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

  谣言6:青霉素过敏,不能使用头孢类药物?头孢菌素需要做皮试?

  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都属于β内酰胺类药物,其结构式相近,作用机理相似,但两者之间过敏的机制完全不同。因此,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是可以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但是头孢菌素使用时需要皮试么?2021年国家卫健委印发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实验指导原则,明确规定:除非存在以下几种情况:①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Ⅰ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②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需进行皮试。其他时候均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前常规进行皮试。(项江韵 张美玲)

  专家简介:罗梦林,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RICU专业临床药师。重庆市卫健委紧缺人才计划培训师资、重庆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感染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重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会呼吸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卒中学会药学分会委员、重庆耐药菌感染诊治MDT特聘专家。

 

编辑: 许小艺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916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