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非遗传承人坚守“金佛山打闹”33年 4次上央视表演

  原标题:坚守“金佛山打闹”33年,4次上央视表演,南川非遗传承人黄朝文说:“期待它得到更多扶持,焕发新活力”

  “金佛山打闹”亮相央视舞台,左四为黄朝文。(受访者供图)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清晨出门上坡早,背锣打鼓随小娇,乡亲一同来薅草,几位师傅来打闹……”10月21日,暖洋洋的午后,南川区金山镇和贵州省桐梓县狮溪镇交界处的金狮桥旁传来一阵高亢、悠扬的歌声,一曲“金佛山打闹”唱罢,在卡点值守的工作人员倦意全无。

  歌者名叫黄朝文,58岁,金山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当天在这里值班。近日,南川区第三批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共12人入选,黄朝文是其中一位。在传承“金佛山打闹”这条路上,他已坚定行走33年。

  “金佛山打闹”是流传在南川金佛山地区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又被称为“薅草打闹歌”。顾名思义,就是群众在薅草、薅秧劳作时唱的歌,主要形式是一边唱山歌,一边敲锣打鼓嬉闹。2011年,“金佛山打闹”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朝文是在“金佛山打闹”歌声中长大的。他父亲兄弟三人都是“金佛山打闹”打闹师,在父辈们的影响之下,他对这项民间艺术萌生了兴趣。“每逢薅草季节,田间地头总会传来打闹歌的声音,这山唱给那山听,大家的情绪特别高涨。有多高呢?唱歌时脖子上青筋都会暴起来。”黄朝文回忆起往事心情激动,声调明显高了几度。

  从1989年6月在当地文化站工作起,黄朝文就开始了收集、整理打闹歌的历程。他介绍,打闹歌大约有1000首,曲牌分为十多个类别,“打闹歌的歌词很多是即兴创作,比如看到哪个劳动者在偷懒,就可以随口唱几句,让他专心薅草。这些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音调高昂,情绪饱满,抒发着劳动者最真挚、最热烈的生活情感。”

  随着时代发展,在田间集体薅草的场景逐渐消失,会唱、爱唱打闹歌的人也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在打闹歌的浸润中成长,并产生传承非遗的兴趣,成为不错的选择。

  “打闹歌的腔调很特殊,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唱不了。要想把这项非遗传承下去,得靠传承人硬教。”黄朝文说,他曾和其他传承人一道走进金山镇中心小学,连续5年教授三到五年级孩子学唱打闹歌,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还有个娃娃到区里比赛唱打闹歌获了奖呢!”

  除了在校园传承非遗,黄朝文还走进重庆11个区县,并4次登上央视舞台展现“金佛山打闹”的魅力,让更多人通过这一非遗项目领略到南川的热情与开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让黄朝文非常振奋,“期待‘金佛山打闹’得到更多扶持,让它焕发新活力,助力本地文旅融合发展。”

  “下田薅秧水又深,捡个鹅蛋称半斤,你吃黄来我吃清,二回捡到又来分……”下午6点,黄朝文结束一天的工作,哼唱着打闹歌,走向落日与青山共同绘就的画卷中。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09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