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全国第六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当下文学研究的一个学术热点。12月4日至5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具体承办的全国第六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第六届全国“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本次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等26家高校、科研院所、杂志社等多区域、多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围绕“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理论建构”“后全球化时代与区域文化及文学”“成渝双城经济圈与川渝文化”“区域文化与文学文献资料整理及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本次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区域多学科专家线上作主题报告。

  在当下新的区域发展态势中,需要一种怎样的文化观和文学观?“大文化观、大文学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在名为《文脉互通——区域协同发展的精神纽带》的报告中强调,学界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形成一种更开阔的学术视野,借鉴更多样的学术方法,促使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走向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多种资源交叉互动的跨界互通。同时,形成一种自觉的文化创新意识,深入思考本区域文化发展的抓手、特点以及发展的趋势和未来。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论析了“区域文学研究与跨体系问题”。他认为,进行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深刻前提是在差异性当中寻求统一性,达到统一性共享的文化状况;当讨论区域文化与文学时,要非常清楚讨论的内容,要对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前提有特别鲜明的认知,这样才能形成广阔的视阈。他提出,跨体系问题就是要打破狭隘的文化和文学研究,走向整体更为深入和广阔的文学研究,并在不同层面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

  一种文学构想、文学构思的真正落地,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主任李松睿表示,要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字唤醒自身的经验,把作品理解为真实可信的文学世界。文学作品不管采用何种形态,使用何种创作风格,都直射了读者的经验世界,而某个地方特定的地域环境、地域风光、文化语境、历史传承、社会风俗、地域性格乃至方言口语的因素构成了区域文化,正是人类经验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为培养这一领域的学术后备队伍及生力军,本届研讨会还特设了青年论坛。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范芳明玥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抗战文学。在她看来,抗战文学研究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重要部分,深入推进抗战文学研究,对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对于年轻的拟从事抗战文学研究的学子来说,注重史料的把握、文本的解读方法,注重文学与地理学、文艺学等学科的密切关联,都颇为重要。此次学术盛会,给了像她这样的年轻学子开阔视野、了解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前沿的大好机会,有助于他们的学术成长。

  据了解,2002年4月至今近20年的时间里,全国“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已举办了五届。本届研讨会既有宏观层面对区域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理论思考,也有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师范大学长期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在机构设立、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系统的规划和深入的推进。

  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文平介绍,由文学院主办的连续性学术出版物《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已出版8辑,第九辑和第十辑已付印,还编辑、出版有“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丛书”。此次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术盛会,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向纵深掘进,并在助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 蒋玲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813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