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保护好传承好三线建设的精神

“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三线建设的精神蕴含着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勇于付出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是奋发图强的斗争精神,是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是精诚合作的团结精神,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10月18日至19日,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在重庆涪陵区召开“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挖掘三线历史、保护三线遗产、传承三线建设的精神。

  会上,来自国内10多个省市党校、高校以及中国社科院、铁道党校的专家学者们回顾了那段难忘的奋斗岁月,交流探讨了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三线建设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

  专家们表示,三线建设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改善了生产力布局、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交通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水平,加快了城市现代化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陈东林说,三线建设是我国航天、冶金、路桥、水电、核电技术走向世界高峰的前驱:西昌航天发射基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绵阳高空航空发动机实验平台和风动中心是亚洲最大的;攀枝花钒钛冶炼技术当时代表世界最高水平;成昆、青藏铁路是我国路桥技术跃居世界顶峰的起点;葛洲坝水电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水电枢纽……

  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雷德雨表示,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在贵州部署了一批交通、能源、原材料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和生产基地,改善了这里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建成了一个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和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贵州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加速贵州工业城镇数量迅速倍增,同时增强了贵州工业科技的软实力。

  与贵州相邻的重庆,三线建设期间也获得大发展。全市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修建的川黔、襄渝和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成的成渝三条铁路干线与长江黄金水道,共同构成重庆对外交通的4条大动脉。再加上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重庆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水陆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还带动了沿线经济和小城镇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教授、三线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勇认为,三线建设初步建成了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改变了我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的工业布局状况,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三线建设的血脉还在延续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昔日三线建设那种铺天盖地、战天斗地的热潮已经过去。然而,在我国的许多地方,三线建设的血脉依然还在延续。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有威说,曾经的三线企业如今有几种状况。以军工企业为例,一是依旧从事军工生产;二是继续为军工企业配套;三是三线企业员工创业办企业;四是军工企业直接转产民品,后经历重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而形成的企业,如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建成成昆线,是令人惊叹的奇迹;守护好成昆线,也是令人敬佩的奇迹!”铁道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姜秀玉感慨道,成昆铁路修建时,外国专家曾断言:成昆铁路“即使建成了,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变成一堆废铁。”

  但50多年过去了,成昆铁路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成为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治山斗水保畅通,团结务实创一流;坚守实干,创新争先。一代一代的成昆人坚守在铁路线上,初心传承、历久不变。”姜秀玉说。

  专家们介绍,目前,很多三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对三线建设的遗址,各地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并对它们进行包装打造,让它们“活”在当下。如贵州遵义利用长征十二厂的原址修建了1964文化创意园;重庆大渡口区在重钢旧址上建成了重庆工业博物馆等。

  三线建设的精神,我们该怎么学

  “几百万工人、干部、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从全国四面八方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大漠荒原……人拉肩扛,风餐露宿,建设起现代化企业和交通设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三线建设及其成就”版块中的这段表述,让陈东林深受震撼。他说,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的精神中,“艰苦创业”是精髓,浸润着三线建设的整个历史;“无私奉献”是魂魄,传承着几代三线人的家国情怀;“团结协作”是根基,代表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勇于创新”是旗帜,引导着三线人不断攀登高峰。

  在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贺全胜看来,在新时代要学习好、发扬好三线建设的精神,就要进一步改善经济建设布局,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副校(院)长、二级巡视员、教授王苹说,当下,学习三线建设的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为现代产业发展供给强大动力;坚持协作担当,为现代产业发展作出历史示范;坚持创新驱动,为现代产业发展延续历史辉煌。如成都三线建设缩影之一的成飞611所,靠着一代代航空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攻关,从歼5、歼7、歼8、歼10、歼20艰苦卓绝地持续创新研发,实现了我国航空业的伟大飞跃。

  张勇认为,学习三线建设的精神,还应把三线建设与“四史”教育结合起来,在各类学校的青少年中加强三线建设的精神的宣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如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前身是三线企业国营宁江机械厂的子弟校,有独特的三线文化和精神资源。为传承精神,学校先后将其与劳动教育、德育活动、课程教学融合推广,效果良好。

  张勇建议,对于大学生,学校除了在校园里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外,还应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与调研。同时,他还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三线建设知识,让三线建设的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陈国栋

编辑: 刘文静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7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