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铜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日,秋高气爽,笔者在重庆市铜梁区旧县街道九塘村3社的青花椒基地看到,在绿意盎然的青花椒林里,四通八达的作业便道遍布林间。村党支部书记彭开华介绍,这是村里实施的“坡改梯”项目配套修建的田间作业便道,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

旧县街道农村路网发达。通讯员 谢凤 摄

  九塘村是旧县街道着力发展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共种植了500多亩花椒和数百亩香橙、桔子等水果。村里还专门成立了花椒专业合作社和放歌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经营。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模式,成功探索出整村通过花椒、水果产业增收致富的路子。

  针对土地分散、耕种方式粗放等实际情况,村里在旧县街道和区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从去年9月开始进行“坡改梯”项目,大搞机修梯田,把过去的山坡地改造成了宽条梯田,方便实现机械化耕种。彭开华介绍,目前“坡改梯”项目已经完成了90%的施工量。改造坡改梯项目,一些不通路的院坝、生产作业道路全都接通,给全村群众生产生活都带来了极大便利。“特别是花椒生产基地的作业便道修得四通八达,小货车能直接开进来,再不用肩挑背扛了,节省了不少人力。”

  离开九塘村,沿着四通八达的村级公路,笔者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了丁家村正在施工的土地整改项目现场,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修建1800米长的“沟带路”。

  “这个‘沟带路’作用可大了,既能保证田间排水畅通,防止因大雨而发生内涝,还方便机械进出、田间管理、农资运进来农产品运出去。”村党支部书记唐大伦介绍,这个“沟带路”项目建设涉及3个社,修好后,村里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会越来越完善,基本上破解了“靠天吃饭”的困局。

  正在修建的“沟带路”位于稻田一侧,路面铺盖预制盖板,方便车辆进出;盖板下面是排水沟,有利于排水。唐大伦介绍,除了修建“沟带路”,村里还在进行土地整治、安装天然气和自来水,再加上已经改造好的农村电网和修建好的多条农村公路和生产作业便道,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天天改善,大家对发展种植养殖业更有信心了。

  旧县街道丁家村地处偏僻,有2617人。受地理条件限制,基础条件较差。“以前,我们村基础设施很落后,不通公路。现在通过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村里的道路修好了。土地整治把荒田荒土改造出来,更有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丁家村综合服务专干贺新介绍,现在,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大家都感到很幸福。

  在丁家村7社的土地整治项目现场,不久前整治好的层层梯田已经蓄满了水,蓝天白云倒在映水中。这些山坡地实施坡改梯后,能够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摇身一变,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不仅增加了土地面积,大幅提高了土地收成,还能适应宜机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73岁的7社村民刘俊德老大爷说,要得富先修路。村里的路修通了,这是大家最满意的地方。另外,村里的土地基本上也整治了,整治后的田土都增产很多。“今年,我家的水稻就增收1000多斤,我们都很高兴。”刘俊德老大爷说。

  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了。除了道路联网成片、土地整治项目越来越多外,和村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讯也有了巨大改变。目前,村里正在为村民协调安装天燃气,已经安装了50户,这个月底前还要安装48户。为了让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全村已经安装铺设好了供水主管网,11户脱贫户家庭早已优先安好了自来水管道,再也不用喝山泉水了。另外,村里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满足村民用电需求,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再也不是摆设了。

  九塘村、丁家村的变化只是旧县街道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缩影。目前,旧县街道196个社全部修通了农村公路,新增公路里程200多公里;67%的社通了天然气,未全部开通的村社也都铺设了天然气主管网。修建“四好农村路”、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网改造等项目,补齐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路、水、电、气、房等短板。村民的生活和城里人一样舒适方便。

  旧县街道一手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手狠抓城镇重点项目建设。

  打表推进重点项目,乡村和场镇共同发展。街道在建的重点项目有20多个,包括场镇排水管网改造整治、十一人制足球场建设、旧县污水处理厂水质提升工程、旧县小学改建等,总投资额达1.2亿多元。“通过这些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的建设,场镇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场镇居民的生活也会一天比一天好。”旧县街道办事处主任汪龙说。(谢凤)

编辑: 曹妤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3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