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增长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4年GDP预计增长6%左右 总量超1100亿元
2024年,南岸区GDP预计增长6%左右,总量超过1100亿元。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健康3个千亿级产业和节能环保、汽车电子2个五百亿级产业积厚成势,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脑机接口重大专项,成为全市首个科技类“两重”项目。长嘉汇西部金融中心新高地提速建设,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6%左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加快打造,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4%左右,“南滨C湾”、下浩里老街、南坪商圈迭代焕新。
》》一批重大项目投运在即,高品质生活绘就新图景
2024年,重庆东站建设进展顺利,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伸段加快调试,江南隧道、江南立交、茶惠大道等骨架道路成型,路网保畅、整体形象、基本功能加快完善,预计2025年6月正式通车。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市五院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公立医院医检互认率58.9%、全市第3,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大南山北部片区农村饮水问题全面解决,农村黑臭水体在全市率先清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4年全市第1,连续9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区称号。
》》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领跑全市,高效能治理实现新突破
2024年,南岸区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领跑全市,承接贯通市级应用100个、全市第1,纳入“一本账”应用7个、全市第2,“南山治堵”应用缩短拥堵时间40%。“三攻坚一盘活”任务全面完成,国企改革综合评价全市第1,成功盘活阳光100项目近20年闲置地块。“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执法事项综合率74.9%,燃气、供水、排水三类管线矢量化率综合排名全市第3,连续18年获得全市安全生产考核优秀,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 抢抓机遇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南岸贡献
》》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
积极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锚定“再造一个南岸工业”目标,充分发挥重庆经开区主引擎作用,接续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跃升三年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提升“四园一港”产业作战单元实战实效,推动传统产业技改、数改、智改,提升“3+2”产业能级,做强维沃、美的等链主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激光雷达产业园,培育壮大类脑智能、数字能源等未来产业,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技改占比40%以上,规上工业产值迈上千亿台阶。
》》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科创高地
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强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加快筹建广阳湾实验室。支持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型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和共性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优化“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提质打造大学科技园,新增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
》》以超常规举措扩投资促消费
发挥大区稳投资主力军作用,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确保重庆东站如期通车,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投资放量,紧盯“中字头”“国字号”“500强”企业,打好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组合拳”,力争新签约项目65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220亿元以上。建好用好京东电商产业基地,发挥全市首个“万里汇”跨境结算基础设施平台作用,发展跨境金融、跨境结算、跨境电商。放大央视蛇年春晚重庆分会场带动效应,做靓重马国际消费节名片,培育“南滨C湾”消费新场景,推动南坪商圈焕新升级,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推动城市现代化治理走在全市前列
保持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领跑全市,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实效,以涂山镇为引领带动15个镇街进入全市前列。健全完善“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重庆东站“站城融合”智治综合场景数字化应用,“两江四岸”地下管线数字孪生试点,后堡等现代社区示范样板,打造“信用+执法”、民呼我为等场景应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落实镇街履职“三张清单”,全面推广“一表通”等典型应用。
》》巩固拓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果
啃下国资国企改革“硬骨头”,持续深化瘦身健体、止损治亏,严格执行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严防投资冲动,打造一批主业清晰、服务中心、创新驱动、治理完备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一流企业。量身定制存量资产盘活措施,推动重庆湾、黄葛晚渡、重庆游乐园等“两久”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公租房、停车位、充电站等盘活变现。扎实做好经开区改革,深化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
》》用心用情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落实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12条措施,常态化做好“三服务”工作,精准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用能等需求,努力实现“办事不出园”。坚持民生为大、突出“民呼我为”,扎实办好中小学空调设备全覆盖、老旧小区电梯更新改造、断头路打通、排水排污管网改造等年度十大民生实事,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以“小切口”“微改革”提质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 三个方面发力 将重庆东站打造成具有辨识度的重庆城市门户和新地标
重庆东站位于南岸区茶园片区,是全国在建最大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枢纽。目前,重庆东站各项工程正抢抓工期加快推进,站房装饰装修完成95%,江南隧道、江南立交、茶惠大道等骨架道路完成92%,聚焦“路网保畅、整体形象、基本功能”等重点任务,确保今年6月如期通车,打造具有辨识度的重庆城市门户和新地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高标准规划建设,彰显枢纽新城新气象
突出“亦站亦城”“新质新态”“宜居宜业”,打造以交通枢纽功能为基础,集国际交往、商务商贸、商业消费、产业创新、品质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规划“一核六区”布局,建设站城一体化高铁新城核心区,全国智慧治理典范区、“新星”产业更新集聚区、高品质产业社区、迎龙湖生态医养示范区、城乡融合示范区、高铁山地公园区,以站前区3.47平方公里为核心,延伸建设约50平方公里的站城一体化高铁新城。
》》高质量招商引资,汇聚枢纽新城新动力
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抢抓央渝同行、中新互联互通、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等机遇,加快推动鹏瑞利国际医疗综合体、260米超高层建筑等重大项目落地,先行导入高端酒店、商业中心、文化会展、风情街区等业态,聚焦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绘制产业图谱、深耕细分赛道,打造“对外交往高地、总部经济聚集地、国际消费承载地、未来产业汇聚地”。
》》高水平数字赋能,实现枢纽新城新功能
全面落实数字重庆建设要求,以改革融合、高效集约和实战实效构建“一中心六板块N单元”智治框架,与三级治理中心贯通,建立重庆东站“站城融合”智治综合场景数字化应用,推动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向“上下联动”转变、“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传统治理向智能治理转变,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标志性成果。 - 做好“文旅”大文章 让南岸文旅“出圈出彩”“爆红长红”
近年来,南岸因地制宜做好文旅“大文章”,把长嘉汇“城市会客厅”打造成为传统与时尚共生、文化与经济共荣、本土特色与国际风范并耀的城市文化旅游功能区。我们将努力做靓“春晚@南岸”IP,让南岸文旅“出圈出彩”“爆红长红”。
》》坚持以文铸魂,赓续城市文脉
将传承发扬文化、留存历史记忆与塑造城市品质有机结合,留住巴渝乡愁,更好展示城市形象。去年,下浩里荣获《中国城市商业更新标杆》排行榜重庆唯一入选优秀项目、第七届中国城市更新论坛“最佳城市表率案例”。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打造“三条老街”“五大名馆”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推动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和黄桷垭及涂山传统风貌街区串珠成链。持续推进德国大使馆旧址、永兴洋行旧址、亚细亚公司旧址等文物活化利用,用好用活王朴烈士旧居等红色资源,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推进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落地基层。
》》坚持以旅融城,提升产业能级
借势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选址,在南滨路“C位”8公里沿线,串联20余个商旅文体项目,集中打造独具特色的“南滨C湾”国际消费带。引入中旅集团深化央地合作,投资25亿建设重庆游乐园城市更新项目,形成地标性文旅综合体。全力推进龙门浩老街二期、国瑞·龙门里、长嘉外滩等文旅商综合体建设。用好春晚国际传播重要窗口,结合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利好,开创特色过境旅游线路,提升长嘉汇大景区等核心景点入境便利化水平,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时,提升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能级,聚焦“数字出版”和“网络视听”双赛道,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坚持以赛为媒,释放消费潜能
持续办好具有“标志性、辨识度、大场景、影响力”的商旅文体活动,整合体育赛事、文化演出活动等精品资源持续唱好“三台大戏”:以大众参与的不夜南滨重庆生活节、重庆音乐啤酒节为代表的“精彩戏”,以青年喜欢的大学生篮球联赛全明星赛、王者荣耀等电竞比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为代表的“特色戏”,以全国关注的“双金标”重庆国际马拉松系列赛事为代表的“重头戏”,持续推动南岸文旅人气旺起来、市场热起来、消费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