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融入重庆市“33618”体系 加快构建“2+4”产业体系
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綦江,作为市里定位的重庆人口和产业发展重要承载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主动对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立足綦江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要素条件,从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出发,找准定位和关键切入点、链接处,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市“33618”体系,科学规划布局綦江的现代制造业。以科技创新赋能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补链稳链强链,完善产业生态,加快构建“2+4”产业体系。
具体来讲,我们的“2+4”的“2”,即轻合金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就是深度对接“33618”中排在首位的“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 做强铝精深加工 加快“锻”出500亿级轻合金材料产业集群
綦江已建成全市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整个电解铝产量占全市的65%,这成为綦江发展以铝为主要原料的轻合金产业集群的基础和底气。
围绕“电解铝整合、再生铝、高端合金、压铸一体、挤压型材”重点方向,綦江逐步完善“煤—电—铝液—合金液—铝合金基材-终端产品”产业链条,以旗能电铝为龙头的铝产业链已汇集上下游企业50多家,包括围绕航空、军工、汽车、电子等领域生产高端轻合金中间材料的企业,围绕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生产工业铝型材的加工企业,以及以建筑铝型材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企业,目前年产值近200亿元。
同时,綦江正全力推动这条产业链提档升级,加速释放巨大拓展发展空间。比如去年就引进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爱尔思”等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做强高端铝合金基材产业链。按照全市的总体布局,我们就是要把全市“电解铝产能”都集聚到綦江,同时扩大再生铝产业规模,吸引更多高端铝合金生产项目集聚綦江,加快建成500亿级轻合金材料产业集群。 - 建强市级铝产业园 赋能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目前重庆市原铝需求量在200万吨左右,但电解铝产能仅52万吨、再生铝产能仅120万吨,铝产业上下游供需矛盾突出。
为更好支撑全市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原料需求,綦江将以落地綦江的市级铝产业园——北渡铝产业园为基础,扩大电解铝、再生铝产能,快速提升原铝供应能力,把綦江北渡铝产业园打造成全市新能源汽车铝合金材料基地,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打造这个市级铝产业园,綦江各方面条件得天独厚。綦江不仅拥有全市最大的电解铝产能,北渡铝产业园内,还实现了煤电铝一体化以及公铁联运,园区内“铝液直供”,页岩气供气管道并网,大幅降低能耗成本和运输成本。 - 装备制造产业再升级 从“西部齿轮城”迈向“新质齿轮城”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壮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高端摩托车及智联电动车、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綦江是“西部齿轮城”,装备制造产业有传统、有基础,近年来我们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力研发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把大家熟知的“西部齿轮城”打造成“新质齿轮城”。
》》这个新,是链上企业在升级更新
通过实施“整机+零部件”双提升行动,荆江半轴、赛之源等众多汽摩零部件传统企业转型驶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全市每10台新能源车有3台装有“綦江造”零部件。綦江还研发投产了很多新工艺、新产品,比如綦江高新区企业“有研重冶新材料有限公司”就通过持续攻关自主掌握了行业领先的超纯纳米铜粉工程化制备技术,也为合金金属粉体制造齿轮提供原料,在新材料新工艺升级下,如今的齿轮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性能更好。同时,该公司生产的终端产品也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行业。
》》这个新,是产业生态在提级焕新
目前,智能装备制造上下游集聚企业100余家,“汽摩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这个新,是深耕不辍的技术创新
綦江引进了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研发机构6家,推动近60%的规上齿轮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获批市级重大新产品16个,赛之源自主研发的混动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相信,一个全新的新质齿轮城将蜕变崛起,挺起新时代綦江工业的“硬脊梁”。 - 从“四个围绕”发力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市场主体是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支撑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沃土。綦江主要从“四个围绕”发力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围绕完善产业生态发力来优化营商环境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綦江围绕产业链开展招引,有针对性地不断集聚上下游,补齐健全延伸产业链。在对企服务过程中,綦江针对企业需求、产业链发展和形成良好产业生态,精准推进政策直达快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资源对接配置、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普惠金融、人才引育等,构建起较为成熟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让企业进入该产业生态后能迅速地发展壮大。
》》围绕创新赋能发力来优化营商环境
綦江通过构建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引导,高质量孵化创新载体、精细化培育创新主体、高标准发展研发平台,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更多科技成果、更多创新人才、更多要素资源向綦江集聚。綦江引育了煤矿瓦斯防治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青创PARK等国家级研发平台,逐年增加区级科研项目立项批次,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科技型企业达2618家、位列全市前10位。
》》围绕降本增效着力来优化营商环境
綦江务实推动“审批不出园”改革,创新推行工业项目“一章通办”,深化开展“告知承诺”“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等审批服务,申请资料和审批周期压减超过20%,改革案例获评全市双城经济圈建设典型案例和第一届重庆市改革创新提名奖。我们重塑审批流程,突破项目等待土地的“瓶颈”,实现“拿地即开工”;在企业用能方面,在用电方面,为荆江半轴等78家企业开展用电诊断,帮助企业节约能源成本近300万元;在用气方面,通过供区整合有效规范燃气供应安全可靠价稳;在融资方面,深化银政企对接,摸排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增强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和其他融资支持,帮助16家企业纳入市级技改专项贷项目库,指导全区24家工业企业申报应急转贷金额1.4亿元。此外,还创新开展“认股权+贷款”业务模式,并顺利完成中西部首单业务。
》》围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来优化营商环境
綦江梳理了科技服务、工业设计、软件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家底,有针对性地出台“小切口”政策措施,助力成果快转,提升服务能级,全方位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体系。以物流为例,綦江在北渡片区打造重庆南部大宗散货集散分拨基地,在转关口片区打造综合性物流枢纽园区,保证“货畅其流”。目前綦江是重庆唯一实现每个工业园区均铁公联运的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