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级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集群式壮大“3+3+N”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
潼南区持续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建设“制造强区”,升级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式壮大“3+3+N”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力争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工业投资增长40%以上,加快打造成渝中部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
升级发展3大支柱产业集群。一是加速壮大汽车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依托弘喜汽车等企业,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核心材料、内外饰集成等产业,拓展汽车梯次利用和零部件再制造等业态,全力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二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放大化工原材料供给体系优势,支持都创药业、吉程生物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以绿色原料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建设西部绿色原料药基地。三是积极发展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利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加快建设华电潼南燃机项目,提速建设氢潼新能源研究院氢燃料发动机制造基地,培育壮大新兴氢能、储能电池、储能装备等产业。
提升壮大3大特色产业集群。一是提质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迭代升级传统化工产业,推动民丰化工、快思瑞、万利来等重点企业扩能增效,大力发展电子化学品、高分子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精细化工基地。二是持续壮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挥现代农业突出优势,加快建设全市十大重点食品产业园,加速构建粮油、柠檬、预制菜、中药材、调味品5条30亿级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成渝地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地。三是提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用好6000台数控机床资源,延长精密金属结构件、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产业链,支持景裕电子、富鸿祥等企业提质升级,积极融入川渝笔电产业集群。
创新培育N个“新星”产业集群。面向科技前沿,聚焦细分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数智科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太空产业、“双碳”产业等“新星”产业,抢占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去年,新招引落户了巨冷科技、浪潮集团等重点企业,与北京铜牛科技共建数据要素运营中心,揭牌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潼南分院。今年,将加强与中国工程院、巨冷集团等合作,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绿色产业园,建成天河超算重庆分中心,创建数据要素国家标准验证试点城市,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 - 瞄准汽车产业链“最后一块短板” 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
近年来,潼南区紧盯重庆“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瞄准汽车产业链“最后一块短板”,放大潼南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及再制造优势,加快实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废料处理等“一车九吃”。目前,已集聚近30家汽车再制造企业,年回收报废车12万辆,新能源电池再生体量10万吨,具备再制造20万台套零部件生产能力。
接下来,潼南将用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金,延长汽车回收、汽车拆解、电池回收、电池梯次利用、电池再生资源等产业链条,推动潼南“汽车后市场”产业稳步提升。
一是叫响产业品牌。举办第十届“创客中国”汽车再制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汽车再制造专家研讨会等活动,招引更多行业领先龙头企业和细分市场骨干企业参与,进一步提升潼南汽车后市场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二是深化产学研引领。通过“引企入校”“引校进企”模式,支持企业与重庆大学、重庆理工等高校,与中国汽车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再制造检测认证中心,持续推动后市场产业技术创新升级。
三是强化数智赋能。依托中国长安等龙头企业,谋划建设“汽车再制造产业大脑”,积极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场景,促进再制造企业上规、上云、上市,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四是全力拓展市场。利用弘喜汽车“车巢”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国废旧汽车回收一张网,布局建设汽车再制造产业园、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园,与意大利、贝宁等开展二手车出口经贸合作,加快打造二手车出口基地。 - 充分挖掘“土”资源、放大“特”优势 加快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
潼南涪江、琼江横贯全境,耕地资源丰富,常年复种蔬菜100万亩、柠檬32万亩、油菜31.7万亩。近年来,潼南区依托成渝中央厨房产业园,充分挖掘“土”资源、放大“特”优势,已经培育形成近50家国家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柠檬、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超30万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7%。
2025年,潼南将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首要任务,把建强园区平台作为重要抓手,把打造品牌爆品作为关键突破,把优化产业生态作为有力保障,把推进数字化改造作为重要支撑,力争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5%以上。
一是大抓园区提质强支撑。加快建设5平方公里智能化食品产业园、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示范园,推进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成投用重庆市“平急两用”重点保供基地一期,持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
二是大抓龙头引育强产业。纵深推进“头羊计划”,招引落地一批引领性项目,加快红蜻蜓、川香园等项目建设,竣工投产冠源食品、南徽融创二期等项目,推动檬泰生物等高成长性企业加速放量。
三是大抓品牌培塑强链条。做靓柠檬精粹液、柠檬料理汁等“爆款”,推出果胶啤酒、小榨菜籽油等“爆品”,“潼南柠檬·中国第一”品牌价值增长30%,叫响“潼南绿”等区域公用品牌。四是大抓科技创新强赋能。迭代升级全市唯一农科城,链接崖州湾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全力攻克柠檬全果梯度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