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石柱发展取得的“十大亮点”
2024年是石柱成立土家族自治县40周年。一年来,我们激发奋勇争先、开拓进取的澎湃斗志,扎实开展“改革突破、提质增效”年行动,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各领域各板块可圈可点、亮点纷呈。
这里,我简要向大家分享一下去年发展取得的“十大亮点”:
一是GDP总量“三年三大步”,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市排位提升3个位次,进入渝东南前列。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高歌猛进,增速达到20%,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成功创建以黄连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携手九州通医药、国药太极等龙头企业开辟产业融合发展新赛道。
四是以莼菜为代表的农特产品实现由原材料出口到加工产品出口、贴牌转出口到自营出口的“双突破”,与日本株式会社AS签订1亿美元的产品出口订单创历史先河,携手世界500强企业罗森集团共赢发展,石柱农特产品远渡重洋走上了世界舞台。
五是工业集群发展成势见效,清洁能源累计并网达到99.5万千瓦,风电开发规模稳居全市第一,泵阀仪器仪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
六是成功创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黄水成为全国85家、全市3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跻身全国旅游度假区第一方阵。
七是“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模式全国推广,1183家民营企业实施兴村产业项目1296个,陶然居瓦屋小镇项目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第一批优秀案例。
八是“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全新亮相,四环路骨架加快舒展,“两河四岸”焕发新颜,商圈集市充满烟火人气,文化展演尽显土家魅力,颜值、气质双提升得到市民一致好评。
九是体教融合发展再创佳绩,三河小学女子足球队成功卫冕“追风联赛”全国总冠军,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十是基层治理创新探索成果丰硕,“贵和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基层安全“十户互助”联防联控机制在全市推广,桥头镇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 以莼菜为代表的农特产品实现出口“双突破”
我们促成石柱水火土食品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AS签订1亿美元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订单,其中包含8000万美元的莼菜即食产品—“莼小丝”出口订单,同时我们也与全球第二大连锁便利品牌、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罗森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开启了我县莼菜产品出口的崭新纪元。
总的来看,这些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是近几年我们坚定不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结果。
首先,我们选准了产业发展方向。本届县委、县政府对石柱生态条件和产业优势进行充分研究后,决定发展以红色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以黄色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以绿色莼菜为代表的生态果蔬“三色”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三色”产业已经成为石柱最具辨识度的“土特产”。
其次,是大力推动产业延链提质。以前我们的莼菜都是原材料贴牌转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自有品牌缺乏,某种程度来讲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近几年我们大力培引龙头企业,形成集种、产、研、加、销为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条,比如前面提到的九州通医药、国药太极,还有陶然居、小天鹅等等,通过他们来带动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知名度,现在我们的“石柱红”辣椒是全国十大名椒之一,莼菜也被纳入全市具有“西部辐射力”的“土特产”品牌重点培育。
最后,也离不开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近几年我们积极抢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机遇,大力助推石柱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抢机遇、找订单。这次出访日本,就是我们在了解到企业的出口需求后,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最小的团队,迅速到日本考察对接洽谈,助推企业敲定了合作订单,同时也进一步宣传推介了石柱的农特产品。我们回国一周后,就有日本企业慕名前来洽谈采购,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回国一个月后,也就是本月24日,第一批10万盒莼菜产品就将从石柱发出,远渡重洋登陆日本市场。
接下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三色”产业,常态化加强对外经贸联系沟通,抓好投资项目和合作意向的跟踪落地,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加快推动农特产品走出石柱、迈向全球,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真正把“三色”产业打造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 守底线、固成果、提成色、创示范,四个方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对于石柱而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政治责任,也是我们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标志性成果的一项特色亮点工作。
接下来,我们积极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新路子,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加快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具体来讲,我们将从守底线、固成果、提成色、创示范四个方面发力。
在“守底线”上,我们将坚定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加快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积极推动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不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在“固成果”上,我们将持续用好“6543”防返贫监测工作法,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深化落实低收入群体“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加大开发式帮扶力度,坚决兑现“一个也不能返贫”的承诺。
在“提成色”上,一方面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以创建国家现代产业农业园为抓手,着力培引龙头、稳定规模、延伸链条、整合品牌、扩大市场,加速推动“三色”产业形成可视化成果,力争实现“三色”产业综合产值4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是提升乡村建设治理水平,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改革,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增强“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能力,丰富基层安全“十户互助”联防联控应用场景,力争创建巴渝和美乡村12个。
在“创示范”上,我们将把“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与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市场主体引育力度,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带动村集体、本土企业、农户等主体融合发展,努力形成更多具有石柱辨识度的强村富民经验,力争今年参与兴村企业突破1500家。 - 用好“国字”招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全县人民一直以来的心愿和期盼。
接下来,我们将乘势而上、擦亮“招牌”,推动文旅产业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文化旅游名县,重点将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一城两区多点”新格局。“一城”,就是打造“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推动县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市级旅游休闲街区。“两区”,就是提档升级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开发冷水旅游度假区,力争黄水纳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对象,推动冷水打造“森林疗愈地·中国康养城”。“多点”,就是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康养度假、文化体验、研学写生、民宿露营等业态,形成“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旅游发展局面。
二是打造文旅精品线路新体验。我们将重点打造3条精品线路:做优大黄水生态康养游,发挥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辐射带动作用,丰富周边乡镇配套产品和服务供给,形成黄水引流、周边分流、共建共享的良性发展模式。做大中益—桥头乡村研学写生游,优化完善乡村研学写生产业布局,提高线路沿线吃、住、行等要素配套水平,不断扩大乡村研学写生产业的辐射半径、带动范围。做精七曜山地质公园自驾探险游,合理利用森林景观、地质奇观、高山湖泊、峡谷溪流等资源,完善自驾、徒步线路地图,开发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自驾游产品,打造全国知名的自驾探险精品线路。
三是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我们将紧跟多业共生趋势,促进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培育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旅游兴”带动“百业旺”。具体来讲,做好“旅游+交通”文章,加快建设渝宜高铁石柱段、城东高铁站,推动绿道、步道、骑行道与重点景区、乡村民宿相衔接,让游客“快进慢游深体验”。做好“旅游+体育”文章,积极培育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山地运动等业态,策划开展特色赛事品牌,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做好“旅游+农业”文章,依托辣椒、黄连、莼菜“三色”产业,培育特色美食、旅游商品、农耕体验、观光采摘等业态,拓展乡村旅游就业增收渠道。做好“旅游+中医药”文章,依托特色道地中药材、重庆医科大学黄水康复医院等,建设一批传统中医馆、中医诊疗室、药膳养老会所,发展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咨询管理、康体疗养等多样化大健康服务,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