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突破多个奖项

  近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系物联——工业互联网底层数据交互领航者”项目团队,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创业组金奖。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系物联”团队首次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

  多个项目团队获奖 以赛促创显成效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系物联”项目团队组建于2018年11月。团队创始人、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161班学生杨鹏,在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汪应等教师的指导下,带领来自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10余个不同专业的团队成员,运用所学专业技术,致力于工业互联网的研发与创新。在此次比赛中,团队在企业真实的运行过程中深耕行业发展趋势,深入市场调研,从市场痛点出发,发挥数采模块、智慧网关、普适计算三大优势,开发出了“探星者”和“智星者”两款产品,解决了电机、水泵等老旧设备数据采集难的问题,实现了工业互联网底层数据的高效采集。

  除了首次拿下职教赛道金奖的“新系物联”团队外,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徐皓指导的“如履平地——国内首创新型模块化履带轮”,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教师王力指导的“转印科技——国内柔性消费电子电极制备引领者”,资源与安全学院专业教师朱韵指导的“矿世奇材——专注矿用破碎区涌水封堵材料”3个项目在大赛中获得铜奖。另外学校作为推荐单位积极组织了37个国际项目参加本次国际赛道比赛,其中有6个项目实现突破,获得国际赛道铜奖。

  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的奖项突破,不仅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成果缩影,更映照着学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路径。

  多措并举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创新创业工作贯穿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通过校企共建优质双创孵化平台、优化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双创教育与竞赛深度融合等举措,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携手企业共建优质双创孵化平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依托校企共建的中兴通讯、新大陆、华为人工智能等产业学院,积极开拓双创实践基地,实施“入企实训、接单实践”,共同培育创新创业项目;依托“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校企协同就业创新实践基地,为师生开展创新实践提供“练兵场”。此外,积极引入“创投招”一体化服务团队,构建了校企百名双创导师团队,为项目孵化落地提供支持。

  不仅如此,学校还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双创教育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还通过建立双创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构建“双创通识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双创精英班特色课程”的分层递进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融合,为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打通绿色通道。

校企共建双创精英班,跨学院、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动起来、实起来,学校坚持课训结合,推进双创教育与竞赛的深度融合。一是坚持课堂双创教育的主阵地,与企业共建跨专业双创精英班;二是引进国内外优质在线双创慕课资源20余门,校企共同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等双创教材;三是依托“互联网+”“渝创渝新”等创新创业竞赛,构建国家、市级、校级三级竞赛运行机制,在全校形成“教师、学生、校友”全覆盖,“国际、国内”总动员的良好创新创业竞赛氛围。

  在系统化、多样化的各项举措下,近三年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组建了100余支“专创”融合师生创新创业团队,承担了100余项省部级创新科研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基地”“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众创空间”;先后被认定为“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全市首批“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C类)建设单位。

编辑: 蒋玲
图片中心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916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