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主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制造工艺 西山科技成手术动力装置“小巨人”

5月11日,西山科技内窥镜车间正在有序生产。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企业名片

  西山科技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集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自主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制造工艺,专利申请数量超1000项。2018年,该企业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重庆首家本土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正在朝我们走来。日前,记者从多个信息渠道获悉,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山科技),已进入IPO上市辅导期。

  西山科技是一家敢与国外巨头“扳手腕”的企业,其在手术动力装置市场份额为内资企业第一,主要竞争对手为国外企业,是该细分领域最具进口替代能力的国内企业。

  研发首款国产乳腺微创旋切设备,并实现技术超越

  从西山科技的一款明星产品,就能看出其为何会被资本市场和行业内部一致看好。

  2020年4月,西山科技研发的臻旋-DK-B-MS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国内发出的首张该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这意味着,西山科技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乳腺微创旋切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并且创口较小的活检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乳腺癌的筛查及早期活检,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西山科技推出这款设备前,我国乳腺微创旋切设备一直依赖进口。

  西山科技研发的乳腺微创旋切设备靠什么实现进口替代?首先是价格优势,以乳腺微创旋切设备所用耗材旋切活检针为例,国产设备一上市,进口产品价格立马下降30%左右,以全国每年50万台手术计算,降低患者医疗成本达5亿元/年。

  其次是技术优势,进口设备的取样窗口大小是固定的,在处理较小病灶时容易多切正常组织,在处理较大病灶时,切割效率又较低下。而西山科技的产品可以做到根据病灶大小调节旋切窗口,实现精准旋切,最小开窗仅为5毫米,增强了对微小病灶的处理能力,最大开窗达到30毫米,比进口产品扩大了20%以上,对大病灶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技术先进,价格优惠,西山科技的产品快速实现进口替代,上市不足两年,国内用户已超过500家。

  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

  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首款国产乳腺微创旋切设备研发成功前,也曾遭遇“狙击”。

  2019年,当西山科技的研发接近尾声时,一家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巨头对这个项目发起收购。西山科技拒绝了这个收购提议,首款国产乳腺微创旋切设备才得以顺利诞生。

  其实,这并不是西山科技第一次拒绝行业巨头抛出的“橄榄枝”。

  几年前,西山科技研发出一项创新技术,引起某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巨头注意。该巨头多次对西山科技进行尽调和考察,并邀请西山科技团队到位于美国的总部参观考察,还希望与西山科技展开股权投资合作,甚至可以代理销售西山科技产品。

  西山科技最终还是委婉拒绝了。与跨国巨头的股权合作有可能影响公司独立发展,同时,外资入股合作,也不利于我国医疗器械自主品牌发展。

  目前,西山科技自主研发投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已达30余种,包括手术动力装置、高清内窥镜系统、超声手术系统、电外科手术系统、吻合器等,不仅覆盖全国各省份3000余家大中型医院,同时还出口德国、西班牙、韩国、印度、巴西、印尼、孟加拉、泰国、越南、俄罗斯等30余个国家。

  “高定位、准合需、严贯标”是企业成功秘诀

  西山科技的产品也非样样都是“爆款”。在创业初期,他们也走了一些弯路。

  那时,公司陆续开展了电动开颅机、血液流变仪、精子分析仪等10个产品的研发。“当时,我们想‘东边不亮西边亮’,总会搞出一个‘爆款’产品。”西山科技董事长郭毅军说。但彼时,公司规模小、资金少,各个产品使用领域各不相同。产品不聚焦、做不精,客户接受度也低。

  2004年,郭毅军决定将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一个项目上。“起初我们决定留下电动开颅机这个项目。”郭毅军称,但是电动开颅机的使用同样有局限,很快就进入“天花板”。于是,西山科技又将目光瞄准“微创手术产品解决方案”,在手术动力装置关键技术领域研发出了系列产品。

  如今的西山科技,已经成长为一家集数字化微创外科手术设备及耗材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行业标准《电动骨组织手术设备》起草制定单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龙头企业。

  谈起这些成绩,郭毅军认为“高定位、准合需、严贯标”这9个字是西山科技得以发展的秘诀所在。

  高定位是指按行业先进水平进行产品定位,不做二流产品,要有创新与超越;准合需是指产品设计输入精准满足客户需求;严贯标是指严格按照技术法规、标准进行产品设计开发。

  除此之外,西山科技还特别重视技术创新,尤其是重视对研发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让研发人员严格遵循“高定位、准合需、严贯标”的产品开发管理准则;另一方面,让每个工程师都有机会参与项目开发,用实战来锻炼和培养技术人才。

  目前,西山科技研发技术人员已达130人,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仅2018年研发投入就达到2500万元,研发投入占比达26%,完成了内窥镜系统、吻合器、乳房活检与旋切系统等新产品的研发。正是这样的研发强度,接下来几年中,西山科技才能持续推出“爆款”新产品。

  本报记者 陈钧

编辑: 刘文静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77858